虚拟运营商还有一些做法更为大胆。京东方面表示:“现在用户预存话费没有利息,我们可以考虑给用户利息,通过赠送话费、赠送流量的方式体现。”
虽然这些虚拟运营商最快也要在5月中下旬才正式推出服务,但诸多设想已经令传统运营商们坐卧不安。
事实上,消费者诸多不满已经让传统运营商倍感压力。去年,手机上网流量“按月计算、过期作废”曾被指不合理,甚至闹上了法庭。今年初,上海电信运营商制定以季度为计费周期的流量套餐,但被指“进步不大,甚至给人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传统运营商忧流量贱卖
一些运营商开始提供流量转赠,记者发现,在广东联通“WO+”分享平台就提供流量转赠功能,流量账户余额大于1M的用户都可使用该功能转赠流量给好友。不过,这种流量转移还有诸多限制条件,用户参与活动后领取的流量才能进入储存账户,也只能转账到广东联通手机号上使用,而不是用户原套餐内的流量。
从技术层面上看,传统运营商实现多余流量的转移和累积,应该不是难事,之所以不敢松开流量转移的口子,他们担心更多的是收入受影响,因为流量转移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降价。广东一位运营商人士表示担忧:“现在语音服务基本赚不到钱了,运营商主要靠流量赚钱,如果大家纷纷贱卖流量,将加速自己沦为‘管道’的趋势”。
争议
打流量价格战 虚拟运营商也两难
流量转移或流量免费能否成为虚拟运营商撬开市场的突破口?业界对此仍争议较大。北京邮电大学王立新在微博上忠告虚拟运营商:不要贱卖流量,能确保运营商伙伴的利益、不与其争食才有未来。
实际上,虚拟运营商也不具备打价格战的实力。记者也从内部了解到,虚拟运营商从三大基础运营商获得的“批发价格”并不低,大约是原来套餐价格的四到七折,比如拿到的流量业务价格在120元/GB,高于基础运营商给予普通代理商的价格,他们必须寻找到新的盈利办法,才能避免“想获得用户又不能补贴太多”的两难。
(来源:广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