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高通芯显然会成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么一看虽然专利费听起来似乎赚的是“便宜钱”,但其实高通还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在研发投入方面虽然比不上一贯以高研发费用的英特尔(2012年研发费用超过101亿美元),但是全年50亿美元的投入几乎超过所有手机厂商。
高通被调查释放的信号
在这个时间点高通被调查,除了坊间各种“腹黑”说法外,确实反映了产业的现状:国产手机厂商挣扎在利润线上,苹果和三星赚取了119%的行业利润就是一记响亮的巴掌;而国产芯片几乎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不但在3G时代没能因为自主标准TD-SCDMA站稳一席之地,到了4G时代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再反观高通,即便是在低端产品上受到了MTK的冲击,也有不少厂商开始培植自己的芯片力量,比如华为海思,据悉中兴也将在4G终端上尝试自己芯片。但是高通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2013财年第四季度营收达到6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净利润达到15亿美元,2013财年营收达248.7亿美元,比去年增长30%。
一边是殊死一搏的国产手机厂商,一边是赚的盆满钵满的高通。这个产业的失衡不仅仅体现在手机厂商内部,同样体现在产业链中。
一个失衡的产业环境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高通首当其冲成为了攻击对象。虽然事件爆出后各家手机厂商反应都毕竟冷淡,甚至不愿意自己和这个事件扯上半点儿关系,但是事实摆在眼前。
那么这个垄断调查会让高通一蹶不振么?此前高通也在韩国遭到过类似的调查,2009年高通被韩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处以2600亿韩元(约2.08亿美元)罚款,裁定理由是滥用CDMA调制解调器芯片垄断地位。随后高通降低了专利费,并且将部分收费返还给当地半官方研究机构。很显然在这次调查中,韩国政府以及手机产业界最终与高通在博弈中达成了某种默契。
此次高通在中国被调查很可能是相同的结果。作为高通一直以来的商业模式收取专利费用很难就此取消,而收取多少其实也很难有一个高低标准。对于高通而言最致命的打击可能是责令其拆分,目前高通的业务分为芯片业务和专利业务两部分,形式上这两个业务是归属于高通旗下的两家公司,尽管分开与客户签订合同看起来表面独立,但是如果不签订专利合同是根本拿不到芯片的。尽管要高通分拆的说法已有传闻,但是恐怕并非短期能够实现的。
而对于高通本身来说,适当妥协换来相对稳定的发展恐怕是眼下最好的对策了。
至于国产手机业,恐怕很难从惩罚高通中获得创新动力,徘徊于低利润的产业链底层的现状恐怕一时难以扭转。而芯片产业所说的扶持国产芯片业,只能说在韩国依靠政府还能保护出一个三星,但是在中国恐怕很难如法炮制。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