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滚动新闻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化”之路怎么走?

2014年02月19日08:43    来源:飞象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化”之路怎么走?

  从除夕短信发送量的下降到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新应用成为流行的拜年方式,从过去一般当面给红包到通过微信以及支付宝天南海北地发红包、抢红包……2014年马年春节,让众多中国百姓尤其是年轻人切身地感受到了互联网的魅力。可以说,互联网化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但这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却更多意味着是冲击。这也就不难理解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化的论调为何一度甚嚣尘上,也使得互联网化在今天成为一个略显“老生常谈”的话题。

  然而,电信运营商究竟该如何实现互联网化?似乎谁也说不清楚,谁也给不出准确的答案,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和实践中一点点地总结经验。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化,绝不能够盲目地将自己摇身一变为新的互联网公司,而是应基于自己的根本性优势进行创新拓展。正如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成良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所说:“电信运营商最重要的是把管道做好,让管道更加适合互联网应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应注重基于商业模式的合作,培养新的业务能力。”

  1 挑战:新型应用的网络保障仍有提升空间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催热了许多的OTT(过顶传球)类业务。尽管如此,电信运营商也并不会“闲下来”,而是会变得更忙,运营商要承载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将会更加复杂和多样,单纯为层出不穷的创新业务提供网络保障就是一个巨大课题。

  LTE的到来,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更大的应用创新空间,因为更多的流量空间需要应用来填充。“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得益于终端技术和网络的拉动。LTE带来的速率提升,再加上终端的进步,就会带来可能预测不到的更加新潮的应用”,张成良表示。尤为值得注意的是,LTE时代一个可以预见的趋势正是“流量价格的下降”:今天平均每个用户会使用300M流量,过2~3年时间就是3G~5G,那么,从数百兆到数G流量之间的空间,究竟如何被填充?答案自然是各种创新应用。目前,从已经部署全球多个LTE网络的实践来看,业界普遍认为视频类应用是填补流量空间的主力军。

  当面对空前活跃的应用创新时,由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开始感觉到压力。“以视频类应用为例,继承了互联网基因的OTT视频,在内容的丰富性和操作的便利性上有传统IPTV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应用中遭遇的最大困境正是其QoS在尽力而为机制下无法得到保障”,张成良指出。例如,对于一个小米盒子的用户而言,很有可能在晚上八九点钟的上网高峰期,即使把画质降到最低的“流畅”等级,也会发现画面很“卡”,没法看视频内容了。与此截然相反的情况是,一个IPTV用户则只能在相对 闭的网络下收看老式的内容,尽管网络质量有保证,但内容却缺乏吸引力。正因为如此,“要不要为保证视频业务的质量而专门部署一个支持OTT端到端保障的解决方案”,成为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张成良指出,“运营商距离为良好用户体验提供必须的网络保障还是有距离的,网络改进和升级的需求客观存在。”但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如何让运营商保障OTT业务的同时能够有一定的商业模式保证网络的投入获得回报,例如可以获得OTT运营商的一些新业务分成等。

  2 应对:打造满足互联网后向需求的智能管道

  管道,毫无疑问是运营商的“立身之本”,无论是在2G开启的移动话音时代,还是在3G、4G开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变化,管道的经营理念必须改变。

  “过去,我们做管道,主要是以最终用户为出发点,很少考虑到后向需求;现在,我们必须去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倒过来满足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后向需求”,张成良强调。客观来看,过去运营商更多的是持有一种甲方心态,针对互联网企业的特殊需求缺乏挖掘,呈现给业界的是一种“傻管道”。但是今天,互联网经营者IDC汇聚来的流量,已经与来自最终用户的流量相差不多,甚至未来会超越。此时,运营商是否更加关注IDC组网和流量经营?是否从建设网络路由交换节点之初就开始关注IDC节点,并给予IDC更优的组网方案?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了运营商提供的管道是否足够好,是否对互联网企业具有吸引力。换句话说,运营商的管道必须具备对互联网企业的吸引力,否则连“立身之本”都很难保持。

下一页
(责编:张歌、杨波)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