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短信业务量持续低迷、中国移动《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的发布,有关“短信已死”的言论再度甚嚣尘上。对此,业界专家指出,手机短信有其自身的优势,仍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并不会消亡。
对网络环境要求低
近年来,手机短信业务受到了以腾讯微信等OTT应用的有力冲击,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能够减少发送短消息的成本,同时可发送多媒体文件。正基于此,短信消亡论风声四起。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OTT应用的前提基础是数据网络支撑,也就是说用户需在移动通信网络在线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不过,当用户包月流量超标、甚至所处地区网络信号较差时,OTT通讯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短信的优势得以彰显。短信是基于电信运营商信令传输的通信方式,无论是3G、4G网络还是2G网络,哪怕手机信号仅显示一格信号,用户仍可正常收发短信。
此外,用户处在国际漫游状态时,由于漫游地区的网络环境不可控,数据流量业务资费较高,也促使漫游用户更多地选择短信来进行通讯。以中国移动用户漫游至美国为例,向国内发送短信每条0.39元,接收免费;而数据上网资费为3元包3MB,由于大多数用户对手机上网的流量消耗量并无明确的认知,因此常常会出现天价费用的现象。与此相比,短信发送量在自己可控范围内。
由此可见,手机短信对网络环境的要求低,加上资费较低,因此其使用的时间、地区更具有广泛性。
信息通知具有权威性
除了对网络环境限制少,手机短信还常常被政府部门、公众事业机构作为下发通知提醒、传达法律政策的最主要方式。如在农历春节前后,北京地区的手机用户均收到了由北京市委、市政府发送的购买燃放烟花爆竹相关规定的短信。权威机构部门发送短信,体现了短信使用的普遍性。
此外,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手机短信往往成为其识别网络银行用户身份、保障用户账户安全的主要方式。用户在网络购物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网络银行或支付平台会要求用户填写随机验证码,而这验证码便是以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的短信而存在的。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目前大多数手机用户对短信验证码的认知习惯已然养成。其中,一位姓刘的女士就称:“登录虚拟账户时通过短信验证码的方式完成,自己心里也形成一种安全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以微信为代表的OTT应用是基于网络的一种社交圈子,通讯双方需要成为好友之后才能互通信息,这种模式并不适合一些发送公众信息的政企事业单位,因此短信在政企市场有着不可替代性。
核心优势基础上有待创新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短信的核心优势在于网络要求低、即时收发,以及与通讯录功能的结合。用户只要存储了对方的手机号码,即可发送短信息,所有的通讯只需要手机号码的互通,相比于OTT应用内五花八门的网络昵称,通讯录里往往是实名号码,这对于用户沟通交流是非常便利的。
不得不说,手机短信在拥有核心优势的同时,也确实面临着创新的课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庞大的手机号码和用户数,实际上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入口船票”,这是互联网企业、OTT厂商所并不具备的资源,但如何将手机短信既有的优势特点与当前的新形势相融合创新,成为摆在三大运营商面前的一道难关。按照中国移动计划,将把短信这一入口从运营商层面与手机整合,用户不需要单独安装其他任何应用,就可以像苹果iMessage、微信等一样发送文字、图片、位置等。
可以预见,在三大运营商短信闯关的过程中,短信的形态将会发生新变化,但它却并不会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