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作家专栏>>郭静

移动音频怎么玩“移动”?

郭静

2014年01月15日09:07    来源:人民网-通信频道    手机看新闻

“哈罗,欢迎收听FMXX.X”,这是我们熟悉的电台场景。电台与手机的“姻缘”在 “砖头”诺基亚的时代就存在了,现在的智能手机里面,也都会把电台作为一款“插件”一样的工具放在手机里,但是这种处于“半死不活”状态的电台,价值又有多大呢?

随着4G的逐步推进,虚拟运营商玩家的逐步介入,流量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通道,通道的变幻势必会催生市场的转变。视频市场是多数人看好的4G的“催生品”,但是很多人似乎都忘了音频这一市场,音频夹在视频、文字两个介质之间,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除了音乐市场风生水起之外,类似于电台这样的音频产品,大部分用户是想不起来了。

移动互联网在国内的爆发,也让国内的音频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出来,考拉FM、豆瓣电台、喜马拉雅电台、蜻蜓FM、荔枝FM等,也有不少从PC端转移过来的电台产品。但是音频产品在移动互联网的区别和PC端、传统电台的区别是非常大的,用户人群的改变、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硬件产品的改变,能真正适应移动端音频产品玩法的屈指可数。

国内的音频APP产品主要有两大阵营。一、以大数据个性化推送为模式的音频流阵营,代表有音乐类豆瓣FM、综合类考拉FM;二、以传统电台节目、网友自行上传节目进行点播为模式的点播阵营,包括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网易云音乐等。

产品在移动端的几大特色

包括视频、音频、新闻客户端等产品在内,大多数产品在移动端的特色和PC端差异很大。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的多元化。无论是UGC还是PGC方向,内容是构建平台的支撑,传统电台和PC端电台产品,内容的来源比较单一,或者说并不是内容为王,受制于盈利模式以及产品输出方向的限制,他们在内容上其实还是比较单一的,对待用户的“口味”上,也不够丰富。

(2)用户占据主导地位。在移动端产品中,用户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纯单向的向用户输出内容,并不容易受到用户的青睐。这里主要表现为用户无法自由的选择内容,产品向用户输出内容没错,但是这个内容并不是由用户自己选择,它是赤裸裸的“硬塞”给用户的,你给一个喜欢British Folk的用户天天放Dance-Pop,那不是要了他的命么?

(3)多介质传播。这里指的介质是指硬件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包括汽车等,适宜于多种硬件产品传播,它并不仅仅限于智能手机。

移动音频产品要想在移动互联网有大的发挥,就必须紧靠移动端产品的几大特色来做,仅仅只是从传统电台转变到移动电台,或者PC电台转变到移动电台是很难在移动互联网市场有大的作为的。

下一页
(责编:张歌、杨波)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