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聯網企業頻頻採取了自建管道的策略,這對於運營商而言既是警鐘,也是鞭策。例如,谷歌在美國建設了泛美骨干網。在中國,百度建設了城域網,阿裡巴巴也在很多地方建設了城域網。“面對這些舉措,運營商必須反思”,張成良強調。事實上,促使互聯網企業自建管道的動力,一方面在於租用電路的價格不菲,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運營商網絡在提供租用電路時缺乏靈活性和時效性。互聯網經營者需要實時性強、更加靈活滿足其業務推廣等需求的動態網絡連接和配置服務。例如,為了應對“雙11”促銷活動等,互聯網經營者可能最需要1~2天的超大帶寬連接例如100G 鏈接,其他時間的需求可能都只是 50G鏈路。
“今天,運營商需要如同過去為演唱會、體育賽事等大型活動提供通信保障一樣(配備許多應急無線通信車),為來自互聯網企業的后向需求提供管道保障﹔管道如果做得不好,別人就不會與你合作”,張成良強調。這其實體現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即將互聯網企業擺在與最終用戶同等重要的位置,讓阿裡巴巴的IDC變得更加合理,讓淘寶能夠輕鬆應對“雙11”,讓谷歌IDC的鏈路利用率更高……
3 革新:集約運營與管道能力平台化
要適應互聯網的發展,“管道的能力就應該平台化,具備互聯網的能力,讓應用易於下載和應用”,張成良指出。事實上,這對於運營商而言意味著一次革新:從過去使用管道需要申請的復雜流程,轉變為如同用手機下載了一個APP那麼簡單,並且更加靈活和智能。
管道能力平台化,要求網絡的建設更加集約。現在大家一談起互聯網業務,就會想起集約運營。從運營商的角度看,管道的運營更應該集約。從先天條件來看,互聯網隻擁有一個平台,這促使其業務開展非常方便﹔電信網卻是本地網、城域網、骨干網“分段而治”的狀態,協調起來並不容易。因此,管道能力要實現平台化,網絡就需要實現統一建設、統一網管和集約運營。對此,張成良給出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電信網的現狀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完全不適應互聯網快速多變的需求,互聯網是“薄利多銷”模式,必須依靠集約來實現低成本。從發展看,管道的運營也需要集約運營,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運營商要打造真正的平台,離不開統一賬號這一手段,也離不開穩固的基礎業務,而這正是騰訊乃至阿裡巴巴成功的經驗所在。“所謂平台,首先是擁有特別大規模的活躍用戶,例如QQ用戶群,進而沉澱形成基礎平台﹔而后,在基礎平台的架構之上,以基礎業務(如QQ)的賬號登錄到其他業務和應用之上,例如微信、微視等”,張成良表示。對於運營商而言,移動互聯網方面目前欠缺的正是“足夠大的”、“可以沉澱下來的”、“能夠支撐其他業務的基礎平台”。
“賬號經營,是運營商的天然優勢所在,是有能力做好的,但當前欠缺的正是基礎業務、核心業務。”張成良指出,“隻有打造出核心業務,平台才能夠生根發芽。”例如,淘寶網的電子商務作為阿裡巴巴的核心業務,帶動了支付寶的發展,進而又帶來了余額寶的興起。相比而言,試圖互聯網化的運營商,缺少的正是核心業務這“第一桶金”。以中國電信為例,“189”手機號(天翼賬號)與其他業務賬號的打通,正是當前面臨的挑戰﹔ “189”提出了要成為“全能手”以滿足用戶的各種應用需求,力爭成為用戶接入“中國電信”的第一門戶,但目前遭遇的最大困境正是基礎業務與核心業務的“缺席”。“易信”也是試圖通過合作方式打造移動互聯網核心基礎業務之舉,顯然,打造核心業務,正是運營商的當務之急。
4 開拓:應更注重商業模式合作
在管道平台化之后,應用的繁榮則是下一步“重要的棋”。而運營商要打造新的能力,例如支付能力、位置服務能力,就必須更多地依靠商業模式的合作。
從理論上來看,運營商在打造新能力上可以做得比現實情況更好。“運營商一方面擁有巨大的手機用戶群,另一方面通過移動網絡能夠獲取來自手機用戶的豐富信息,開展支付應用、位置服務應用的潛力巨大”,張成良表示。然而,現實則是百度等互聯網公司做得更好。正如張成良所說,“目前,互聯網業已經進入獨吃階段,形成自己的生態鏈,運營商無法從頭再來。”那麼,運營商如何才能趕上發展的潮流呢?答案是依靠商業模式的合作,例如中國電信攜手網易推出的易信,就是典型的資本層面的合作,而不局限於技術層面。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