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宝德集团的控股企业中青宝,也在积极筹备申请移动转售牌照,将来会在游戏领域率先开展业务,打造前端游戏+后端IDC托管的双重模式,将更多的流量引入宝德数据中心,实现规模快速扩张。而这种游戏+宽带接入+IDC的模式,是云计算领域虚拟运营商未来的雏形,将来在转售牌照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之后,宝德预计在2015年将会完全开放宽带接入市场,为更多的公众客户提供服务。
鹏博士:像一个互联网公司
“我们现在不仅做宽带,还做终端产品,以后可以做手机等等,越来越像一家互联网公司,当我们的用户达到千万的时候,还可以做电视台,成为一个媒体,自己发布信息。”鹏博士内部人士透露。今年推出的“大麦盒子”最吸引人的,无疑是它可将手机、Pad上安装的各种视频App精彩内容投射到电视大屏,全家人一起分享。同时,通过“大麦盒子”在安卓系统内下载微博、爱奇艺等应用,即可在电脑上登录,电视俨然一个挂在墙上的大手机。此外,插上U盘或移动硬盘即可播放视频、展示照片。
鹏博士也利用低廉资费不断血拼低端新增市场,近年来还在逐步蚕食基础运营商的存量市场。事实上,正是有了这种鲇鱼角色,才让整个宽带市场充满了竞争活力。鹏博士在近年来紧盯着对资费敏感的低端用户市场,城市郊区、农村市场成了它的主阵地。在定价策略上,紧跟着主流宽带运营商的套餐资费,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打对折推向低端市场。在市场营销中,实现小区经理派驻模式,工作人员驻扎在农村、小区之中,直接和运营商抢夺增量和存量市场。
世纪互联:政企市场的最大威胁
在中国移动敲定的17家虚拟运营商合作伙伴中,世纪互联是唯一一家宽带管道企业,这正是中移动在固网宽带战略落下的一枚重要棋子:利用世纪互联丰富的IDC中心和企业宽带线路接入资源,能够弥补中国移动在固网宽带战略上的短板,合力抢夺政企宽带市场份额。
在此前,世纪互联更多的是中立管道商的角色,在拿到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带宽资源后,将自己的IDC托管服务一起打包,批发给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它更加注重企业级用户的拓展,几乎没有进入面向个人、家庭端的用户市场。但此次跟中国移动达成转售协议后,它在企业市场将更加具备竞争优势,例如将170号码与企业带宽绑定,为企业用户实现“宽带+手机”一揽子解决方案。例如企业在购买世纪互联的宽带与CDN资源时,也可以打包购买世纪互联的员工集团套餐,通过170号码实现宽带缴费等服务。
这仅仅是世纪互联的初步战略之一,但长远来看,中国移动在固网宽带战略上野心庞大,世纪互联在后端又有着丰富的IDC托管内容与CDN加速服务,在时机成熟之后,世纪互联极有可能将结合这两点优势,利用中移动的管道结合自身内容服务,将传统的管道服务转变为品牌服务,利用移动+带宽套餐攻下政企用户奠定品牌化优势后,再实现向家庭入口市场的转变。
破:民营宽带商、移动各出绝招
移动战略,尤其是4G,是三大运营商现在的重中之重。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而言,固网宽带这只“现金牛”,每年要源源不断为移动投资补充血液。然而,从各地一线传来的消息是,这只“现金牛”日子不好过。
民营宽带商发展迅猛
事实上,早在十几年前,宽带接入领域已经向民营资本放开。2001年6月,当时的信息产业部发文,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13个城市允许非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进入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但此后,随着几大国有电信运营商发力宽带,加上对驻地网业务争议始终未停,监管部门不再发放驻地网牌照,第一批民营宽带公司基本无疾而终,长城宽带被鹏博士收购,网通被收编入运营商体系,蓝波等公司则销声匿迹。
如今,大门重启。2012年11月30日,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IDC)和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市场(ISP)准入工作的通告》(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意味着中国宽带接入市场大门再次向民营资本敞开。
一年多后,从南方某省电信公司2014年第一季度宽带发展的数据来看,鹏博士等民营宽带运营商进攻卓有成效,抢走了一半左右的新增宽带用户。民营宽带运营商这一年发展迅猛:鹏博士2013年宽带接入营业收入48.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5.41%,新增网络覆盖1055.4万户,累计网络覆盖用户4405.6万户。在没有试点城市的限制后,鹏博士在全国开启了大规模的网络覆盖,截止到2013年末,宽带接入覆盖城市达到53个。
移动豪赌固网
三大运营商之间的形势变化也很迅速。2013年底拿到固网运营牌照之后,虽然中国移动公开表示,不愿投入家庭宽带市场,但在各地省公司,价格战早已打响。对于占据各地的移动诸侯而言,由于各自均有独立法人资格,因此在市场策略上并不全盘接受集团的管控。
一位移动人士坦言,“以前没有固网时,移动公司被电信和联通以固移融合的市场策略抢走不少用户,憋了一肚子气,现在好不容易拿到固网牌照了,怎么能不好好利用呢?我们管这个策略叫‘以融破融’。”
在湖北某县城某镇,镇中心的主街道只有4公里,当地移动公司投放了96个8口光纤盒,每根杆子上一个,即使空着没用户也没关系,虽然电信是当地的主导运营商,同样距离只有62个光纤盒。当地一位电信员工抱怨,今年固网投资减少,不少企业想拉光纤都没钱建设,只能眼睁睁看着移动抢走市场。
联通、电信缺钱建设
有着固网优势的电信和联通,的确备受投资困扰。早于预期的4G牌照发放,打乱了它们的固网投资计划。山西介休市某位联通员工透露,2014年,全市预计移动投资3000万元,而固网投资只有500万,光纤改造进度缓慢,如今县城里只有30%-40%的光纤覆盖率,农村更低,只有10%左右。
一位业内人士向《IT时报》记者介绍,在某些地方,中国联通无钱建设固网,便找到当地代理商,由其出钱出方案建设,而联通允诺,今后几年内经营权归其所有。这种情况好处是,加快了网络覆盖,但对于资费和服务,联通都失去了管控权,用户投诉很多,但这“没办法,只能先解决生和死的问题,服务再说吧。”在中部某省,某运营商在与省政府签约时,承诺一年投资1个亿,但事实上,最终也没有兑现。
潜在的威胁是,悄然挂牌的国网公司,虽然此前并不为人看好,但其拥有的广电系庞大网络资源,一旦梳理出良性运作模式,未尝不会以国有宽带运营商的身份改变市场格局。
2014年上半年,宽带局已破。为市场不顾一切的民营宽带商、“财大气粗”的移动、第四家国有宽带运营商……未来市场走势将会如何?
争:宽带生死战 这里早已是红海
凭借着低廉资费和灵活的定价策略,鹏博士、首宽电信等民营宽带商已不断深入小区、农村等一线市场,抢夺着基础运营商的低端客户群体,这场竞争早已呈白热化趋势发展。
海报栏成“兵家必争之地”
在不少地方,宽带的竞争粗暴而直接:谁能抢到用户的眼球,谁就赢了。上午刚刚在小区里贴好宽带的海报、宣传单,下午就不见了,不是被别家运营商的海报覆盖掉,或者直接被撕掉,海报栏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的宽带运营商员工,早已不再是早些年待遇好、地位高的香饽饽,扫店、扫街、摆摊等最低端的营销手段成为常规。多名被访的电信员工对记者表示,加班是常态,周末常常要到各个小区和繁华地区做市场营销活动,有趣的是,这时往往能碰到“熟人”——竞争对手们也在“坚守”。
宽带的性价比难题
对于民营宽带商,老百姓既爱又恨。爱的是它的价格,恨的是它的网络质量。此前,记者曾对沪上多家低价宽带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民营宽带商的价格是传统宽带商的七折,甚至只有一半,这让其在低端市场很受欢迎,但网速测试显示,在高峰时段,这些民营宽带通常都很难达到承诺带宽,甚至连打开网页都很困难。这便是常被质疑的“假宽带”。
与此相对比的是,传统运营商,虽然有着傲娇的宽带质量,但也往往因高价被百姓质疑为“垄断”。对于用户而言,宽带的性价比是一道难做的选择题。而宽带网络投资回报期的计算更是考验运营商对市场的把握。
2014年开始,在经过几年免费提速后,上海电信调低了光纤宽带的绝对值,最值得关注的是,100M独享宽带价格调至每年1800元,如果办理389元手机套餐甚至免费赠送。这被业内认为是传统运营商对于民营宽带商在价格上步步紧逼的还击。而对于主干网受制于传统运营商的民营宽带来说,很难再保持此前的性价比优势,尤其是高带宽市场。
竞争导致巨额资源浪费
在三四线城市,宽带市场的价格战更加激烈。以介休市为例,联通作为主导运营商,目前主推3-6M的宽带,基本年资费在550元到770元。同城的移动和电信,同样的带宽,资费起码便宜20%甚至30%。资源浪费严重,一个只有400户左右的村庄,三家运营商都要进入,重复投资。至于因为偷偷将线缆放入联通管道井而产生摩擦,更是举不胜举。
价格竞争集中低带宽市场,对于光纤改造的兴趣自然不大。介休联通虽然也提供20M光纤宽带,但几乎没有人申请,因为一年要1500元左右,这个价格甚至比上海都高,老百姓自然没有兴趣。
立:未来可能:从价格竞争向应用竞争转移
随着中国移动拿到固网牌照,国网公司成立,ISP和IDC牌照解禁,新的宽带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正如前文所述,宽带的价格竞争已经白热化,即使工信部放开了资费管控,对市场的真正作用并不会特别明显。在民资一定要进入电信业的政策指导前提下,未来宽带市场有多种可能。
可能一:万科成为虚拟宽带商
“事实上,除了鹏博士等早期进入者外,新的民营资本不一定想进入宽带领域。”中国移动研究院陈志刚认为,固网宽带投资巨大,通常十年才能收回成本,对于资本的吸引力并不大,但如果按照此前传言,由万科等民营资本控制“最后一公里”,那将来宽带市场很可能出现新的垄断。
在目前宽带市场中,存在的巨大拦路虎是物业和房产商,运营商通常要缴纳“买路钱”才能进入小区铺线,陈志刚表示,“如果万科成为一个虚拟宽带运营商,全国的万科小区都只能用它自己的宽带,那它将是一个可怕的对手,传统运营商将毫无优势可言。”
可能二:成立全国网络公司
另一个传言是,仿造基站“铁塔公司”的思路,全国骨干网也全部集中起来,成为第四家全网运营商,无论国有还是民营运营商,都要向其租借主干网,自己只需做好最后一公里入户即可。但抛开这种方案的可操作性不谈,目前在上海,这种模式已在试行,但成立的建通公司在具体操作时遇到的障碍依旧很大,由于并未能获得与三家运营商同样的地位,许多时候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复旦大学凌力教授认为,民营运营商虽然规模在加大,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还是宽带市场的一个补充,三大运营商将依旧是宽带市场的主流。
可能三:向互联网公司转身
当然,民营运营商也未必将全部目光都投在接入网上。国内某家民营运营商老总便坦言,“对于主导运营商而言,现在4G业务是主导,而我们只专注在宽带上,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发展增量业务,比如智能机顶盒。”
凌力认为,宽带接入利润会越来越薄,民营运营商更想做的应该是互联网公司。
可以佐证的是,鹏博士在去年进行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对象多与互联网相关。
即便是传统运营商,这一步也已经跨出。不久前,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提出,将在创新领域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可以想象,如果试点成功,混合所有制未尝不会普及至宽带建设领域。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公司、运营商、设备终端企业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各家企业对于宽带价值的看法将不再趋同,这有可能成为未来新竞争格局成立的基础。
最可能出现的情形是,今后几年,简单粗暴的价格竞争仍会存在,但竞争重点很可能向宽带应用转移。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