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建iPhone5失而复得记 详细过程。
阿建iPhone5失而复得记 详细过程。
东方网1月20日消息:据《i时代报》报道,近日,一位女乘客搭乘地铁时手机被偷,报案后两天警方抓住小偷追回了手机。记者了解到,发生在地铁、公交车内的扒窃案中,大约八成是偷手机,但不少乘客不报案。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副总队长宋有国告诉记者,侦破的扒窃案件中,有部分被追回的手机找不到失主。此前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八成受访者表示手机丢失后不会报案。为何不报案?昨天市轨交警方向本报独家剖析了报案三大误区。
误区1
金额不大,没必要报警
【权威解析】偷个手机可判三年
有人认为丢个手机金额不大,没必要报警。但按《刑法》规定,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数额较为大”;价值人民币5000元至两万元以下的,为“数额巨大”。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现在的智能手机大多价值不菲,动辄几千元,金额足以达到“数额较大”或者“数额巨大”的标准。
误区2
报案也找不回来
【权威解析】及时报案可大增追回几率
白领袁小姐最近半年已经连续丢了三次手机,却都没有报案。她觉得即使报案也很难找回来,所以干脆不报了。
宋有国告诉记者,如果报案及时,大部分犯罪分子都来不及将手机出手;即使出手,也还有条件追回。因此,被窃后及时报案能大大增加手机被找回的几率。
更重要的是,报案还能帮警方收集扒手的相关信息。因为小偷作案有一定的习惯性,报案后警方根据监控录像掌握可疑人员的体貌特征、行走路线等,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帮警察抓小偷。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