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将得以进入宽带接入,这个消息无论是在电信业内还是在消费市场,都引起了很大反响。但除了欢迎的掌声之外,难道就没有其他需要担忧的问题了吗?
同移动转售业务首次破冰不一样,目前市场上除了电信与联通以外,已经有了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宽带运营商,作为一级运营商的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将手上的带宽分包给二、三级运营商,二、三级运营商再把带宽卖给用户。所以在电信领域“招婿”之前,我们才会见到那么多的“牛皮藓”广告。
而这种“承包制”也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不少网民在花高价买了宽带服务之后,却发现网速并没有明显提升,甚至有人还觉得网速更慢了。央视曾经曝光过的假宽带事件,部分用户上网高峰期实际拥有的带宽还不到所购买宽带带宽的5%。
目前二、三级运营商基本上是民资性质,从其表现来看,消费者对他们的产品质量及服务水平的评价并不高。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网民,还是愿意花大价钱,选择电信或联通网络的原因。
诚然,民资进入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的空间,也为电信业打破垄断提供了良性竞争的环境。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宽带接入市场涌入更多的民企宽带商之后,假宽带会否更加泛滥?
此外,考虑到多年来互联网接入“蛋糕”已经被电信和联通经营分好,对宽带接入的再开发利用空间有限,电信业对民资敞开怀抱不应只是做做样子。在基础网络建设方面,国家是否也能出台优惠政策加以引导?在开放的同时,监管与政策扶持必须跟上,这对于保护消费者的权利至关重要。
信息时报记者 徐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