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滚动新闻

4G资费遭吐槽 移动总裁:推进全国统一资费

人民邮电报

2014年01月06日14:13    来源:人民邮电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4G资费遭吐槽 移动总裁:推进全国统一资费 (1)

  4G发牌,喜大普奔。

  普通消费者一方面期待着比3G更快的移动上网体验,一方面又担心资费太高消费不起。4G牌照发放后,中国移动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陆续推出4G流量套餐。在上海,“流量套餐分5档,分别为600M到5G不等,对应的资费从50元/月至最高180元/月”的消息一公布,便有细心的网友算起账来:“按照中国移动公布的极限速度1秒下载100M,套餐中最低的600M档6秒钟就能用完。即使是5G套餐,最多就撑个1分钟不到,万一失手,6秒600M流量50元钱便瞬间蒸发,4G真心‘用不起’。”

  上海某媒体以此为题的一篇报道,连续多日被各大媒体炒了个遍。网上更是热闹,主流媒体官方微博也发起了讨论。《网友为4G资费算账:50元套餐6秒用光》的标题着实吓坏了不少消费者。“4G套餐就是套钱”、“土豪才用得起”、“垄断行业坑你没商量”等评论纷至沓来。

  诚如广告词所说,“4G网络使1秒钟产生不同的体验”。下载一部700M的影片仅需2分钟,一首7M的高品质歌曲不到1秒,明显快于3G的网速让尝鲜的用户大呼过瘾的同时也不禁嘀咕:这么快的速度,流量hold不住怎么办?

  用户对“飞一般”速度带来“非一般”流量的担忧不无道理。靠简单除法运算得出的“50元套餐6秒用完”的精打细算,正是这种担忧的表现之一。这种对自身通信消费的担忧,引起许多消费者的共鸣。但本身就站不住脚的吐槽,经过媒体有偏差的传播,却演变成一场对运营商资费的讨伐。

  “6秒花完50元”最大的漏洞在于,将数据流量单位M(Byte)和网络流量单位比特(bit)画上了等号。数据流量单位是字节,流量单位是比特,1字节约等于8比特。因此,即使按照理论峰值来计算,消耗600MB流量需要的时间也是48秒而非6秒。对此,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撰写博客文章表示,100Mb每秒是TD-LTE理论上的极限速度,无线网络受网络质量和用户聚集程度影响很大,每秒钟的网络速度,没人时100M,有人时20M,人多时几M,信号不好时可能更低。传输数据时,校验位会占用一部分传输流量,这也会降低实际内容的传输速度。

  争论里,也有网友表述了相同观点——极限速率是单个用户独享所有资源时才会发生,如果每个人都能达到,那就不叫是极限速率,而是平均速率了。因此,在实际使用4G网络中,根据信号接收强度,一般速率约为20M~90M/秒,使用600M流量至少也得需要数分钟的时间,6秒钟花完50元的说法不靠谱。

  在上海移动之前的4G测试期间,友好用户月均流量高达5.59G,甚至超出了套餐5G流量的上限。因此, 除了“6秒花完50元”的忧虑外,4G流量套餐公布后,网友还不约而同地担心套餐不够用直接导致流量费攀升,4G手机买得起用不起。“这就好比把一辆劳斯莱斯轿车送给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但人家依然消费不起!”还有网友认为,要是用4G看视频和看电影,一般人是玩不起的,流量应该有个封顶,消费到一定数额之后就不应该收费。

下一页
(责编:张蓓蓓(实习)、赵超)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