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移動在香港的68港元(約54元人民幣)套餐在網絡走紅,包含1700分鐘通話,10000條短信,上網流量不限。內地與香港同樣是中國移動的用戶,在套餐資費標准方面卻“內外有別”,內地收費遠比香港貴。不過,在國際上香港與內地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和獨立關稅區,不光通信,各行各業都是不同的資費和政策標准。有香港媒體分析認為,香港面積小、人口密度高,電信運營商鋪設的每一條光纖、每一個基站,幾乎都物盡其用,故香港電信運營商收費低,仍有錢賺,而其他地方的電信運營商卻做不到。
這款68港元套餐,實際應為80港元套餐,其中包括12元港鐵、隧道、行動電話服務牌照及行政費,而且其原價為140港元(包含12港元),要享受68港元的優惠,必須在網一年,其間不能參加其他優惠活動。此外,離開香港要收國際漫游費,跨網短信0.6港元一條,3G網速(384Kbps)遠遠低於3G網速(42Mbps),如此種種,確實是“一分錢一分貨”。據了解,香港其他電信運營商的收費也大概在這一水平。近一兩年來,香港的資費常常被內地網友拿來比較,不僅是移動資費,固定寬帶資費也常被比較出巨大差異。
數據顯示,香港的電話費一向便宜。香港電訊管理局在2011年公布的一項研究發現,一般香港住戶的固網及流動話音服務月費均為60港元,是7個全球大城市中最低,費用僅是其他6個城市(哥本哈根、倫敦、紐約、上海、新加坡和東京)用戶每月繳費近1成至4成多﹔而收費最昂貴的是東京,其固網及流動話音服務月費,約合761及582港元。香港《信報》去年的一篇文章,也做了一個小型調查,統計全球十個主要市場的高用量套餐。結果發現,對比十大市場,香港的收費水平僅高過印度,但低過其余九個市場,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及內地。換言之,香港的收費水平可算是偏低。
香港電訊業人士說,香港的電訊市場相對開放,有5家電信運營商,做到充分競爭。但最重要的是,香港面積小、人口密度高,不像其他國家和地區,在很偏僻的地方也要鋪設覆蓋,盡管服務的用戶很少。因此,香港電信運營商收費這麼低,但仍有錢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