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滾動新聞

移動/聯通/電信4G有何不同?套餐可以這麼選

2014年04月02日09:03    來源:光明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移動/聯通/電信4G有何不同?套餐可以這麼選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舉行儀式,正式發放TD-LTE牌照。接著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都接連宣布將4G牌照商用。至此,三家運營商都已經將4G網絡商用化。相比起2G到3G的時代跳躍,這次4G化顯得更加的復雜,PingWest從技術原理、運營商狀態、資費套餐等方面對4G網絡近了了梳理與分析:

  技術層面:達標即為4G

  4G通常被用來描述相對於3G的下一代通信網絡,但很少有人明確4G的含義,實際上,4G在開始階段也是由眾多自主技術提供商和電信運營商合力推出的,技術和效果也參差不齊。后來,國際電信聯盟(ITU)重新定義了4G的標准——符合100m傳輸數據的速度。達到這個標准的通信技術,理論上都可以稱之為4G。

  不過由於這個極限峰值的傳輸速度要建立在大於20MHz帶寬系統上,幾乎沒有運營商可以做的到,所以ITU將LTE-TDD、LTE-FDD、WiMAX,以及HSPA+四種技術定義於現階段4G的范疇。值得注意的是,它其實不符合國際電信聯盟對下一代無線通訊的標准(IMT-Advanced)定義,隻有升級版的LTE Advanced才滿足國際電信聯盟對4G的要求。但對於用戶來說,由於現有的HSPA+(中國聯通使用)在速度上被歸到4G當中,在宣傳上會有一定的誤導,在使用體驗,尤其是峰值速度上與另外三家還是有著很大色區別。

  總結:4G只是一種代名詞,技術只是實現手段,最終達成的效果才具有實際意義。

  運營商層面:中國聯通優勢不再,中國移動逆轉

  在3G時代,中國聯通的WCDMA優勢十分明顯,無論是理論速度還是終端(手機)數量,都遠遠超過中國移動的TD-SCDMA。但這一情況,在現階段的情況下將被逆轉。

  與國外由運營商主動選擇技術不一樣,中國運營商隻能在工信部發放的牌照下面運營4G技術。工信部首先向三家運營商發放了TD-LTE的牌照,並表示會在“合適”的時機發放LTE-FDD的牌照。這一形式與3G時期的一家一牌照有著很大的不同,三個運營商都允許同時擁有TD-LTE。

  中國移動率先運營TD-LTE,在基站架設上有著極大的領先優勢。根據內部人士透露,中國移動將在2014年底前架設30萬座TD-LTE基站,而另外兩家運營商的數量級也就各在5~6萬之間。原因在於TD-LTE的運營維護成本要遠高於LTE-FDD的成本,同時國外大部分運營商(例如Verizon,AT&T,日本的KDDI和DoCoMo)都在使用LTE-FDD作為4G技術。一旦工信部發放LTE-FDD牌照,聯通與電信必將全力發展LTE-FDD的基站設備,在此之前,中國移動的4G信號覆蓋和實際使用速度一定要大幅領先另外兩家。

  另外,與TD-SCDMA和WCDMA在速度上的差異相比,TD-LTE和LTE-FDD並不再存在速度上的絕對差異,真正到用戶體驗上隻取決於基站的數量,同發時的承載能力和信號強度。中國移動作為先行者,必然會在基站數量上佔有優勢。加上財力的因素,聯通和電信要在維持WCDMA/CDMA2000的基礎上架設LTE-FDD的基站,壓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雖然中國電信已經推出4G服務,但是隻限於數據卡的業務范圍,還並未推出電話卡。

  總結:現階段三家運營商均使用同一種技術,即使日后發放其他牌照,中國移動應該也佔有領先優勢。

  終端層面:最為復雜,五模十三頻是趨勢

  終端,往往是用戶最為關心也最為復雜的事情。3G時代,中國移動的TD-SCDMA,中國聯通的WCDMA,中國電信的CDMA2000各不兼容,用戶必須在其中一家中做出抉擇。但在4G時代,手機終端會開始融合,而融合的結果就是五模十三頻。

  所謂五模十三頻中五模是指:2G的GSM,3G的TD-SCDMA、WCDMA,4G的TD-LTE、LTE-FDD五個模式,而十三頻則是TD-LTE Band38/39/40,LTE-FDD Band7/3,TD-SCDMA Band34/39,WCDMA Band1/2/5,GSM Band2/3/8共十三個頻段。中國移動已經率先表示,為了照顧國際漫游的功能,未來所有的移動終端將採取這樣的配置,也就是說,以前用戶購買的中國移動定制機型不支持中國聯通3G的情況將不復存在。而這其中除了TD-SCDMA以外,均是國際通用標准,包括iPhone5S/5C,HTC One M8等最新上市的手機均採用了這一配置。所以對於用戶來說,以后無論是行貨還是水貨手機,都不太需要考慮支持哪個運營商了。

  但事情並非全部那麼美好,作為現在的終端來講,還有幾個問題。

  第一是是終端價格,對於五模十三頻這樣的“全覆蓋”機型來說,高通持有現在唯一相對較完美的解決方案,也就意味著在中低端機型上無法採用這樣的方案。例如Nexus5,Moto X都隻採用了LTE-FDD的解決方案,所以用戶在選擇機型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查看機型的支持頻段。

  第二是使用體驗,由於VoLTE(通話與數據傳輸均在4G網絡下)技術還不完善,現在用戶使用4G時隻有數據傳輸,而在語音通話的情況下會切換回2G網絡。這樣造成的最直觀的結果就是死機。雖然各個運營商以及技術服務商都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但是目前來看情況還是存在的。

  用戶層面:選擇什麼樣的4G套餐

  隨雖然4G比起3G來講不算是質的飛躍,但在網絡提速的前提下,將會有更多、更豐富的服務和功能提供給用戶。不過,現階段4G還只是嘗鮮期,基站的假設還遠沒有覆蓋完全,而且暫時沒有一定要在4G下使用的服務和應用,拿北京舉例,很多地方連3G信號都覆蓋不好。那麼,讓我們看看現在這三家運營商的套餐:

  下圖是中國移動的4G套餐,從88元到588元,流量從400M到5G,通話時長從200分鐘到4000分鐘。套餐外資費包括10元/100M和50元/600M的流量包。幾乎與3G時代費用相同。不過4G套餐支持多終端共享,可以4台手機共享流量,這點還是相當體貼的。

移動/聯通/電信4G有何不同?套餐可以這麼選

  中國移動還將推出一檔自選服務,在流量、通話時間、短信等服務中選擇合適自己的服務生成對應的套餐。這點上是國內運營商從套餐服務推出以來最為人性化的一次,雖然不知道最終生成的性價比如何,不過確實會方便很多例如幾乎沒有通話卻有著很大數據流量的用戶。

  與中國移動不同,中國聯通這次將4G套餐的重點放在了低價化上。最低檔套餐200分鐘通話和400M的流量與中國移動相當,而價格確是76元。最高檔596元雖然高於中國移動,但是卻有11G的流量。不過中國聯通的網站上並沒有標出共享流量的服務,這點要輸給中國移動一些了。

  相比起來,中國電信更為簡單,由於沒有電話卡服務隻有數據卡服務,所以套餐從70月每月包1G流量到280每月包10G流量。另外還有半年卡及年卡可以選擇。

移動/聯通/電信4G有何不同?套餐可以這麼選

  綜合來看,雖然三家運營商針對4G服務除了現有套餐外都各自推出了諸如送流量、新入網返話費的活動。但是價格上還是中國聯通佔有了優勢,不過考慮到個性化選擇,信號覆蓋情況以及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移動還是更好的選擇,畢竟除了便宜外,移動更加符合現階段使用4G用戶的需求。而中國電信似乎在移動互聯網服務這塊與主流漸行漸遠。

(來源:光明網)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