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被帝都的雾霾所“杀害”,倒是领略到了北方冷到骨髓里的寒冷,而要在这冷到骨髓里的帝都,用一双冰冷的手掏出冰冷的手机,再接个电话聊个天,简直就是一种肉体上的折磨。
庞大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给智能手机的增长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应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智能手机的用户群体虽然有向中老年倾斜的趋势,但是在年轻一代的生力军中,用户已经不满足于只使用一部手机了,所以在近几年内,智能手机的用户需求量还会持续增长。
国内层出不穷的智能手机就像不要钱似的,几乎天天都有新品发布会,要么主打硬件战,四核的战争升级到8核;要么主打单个功能,比拍照;要么走价格战路线,只卖798,不卖799,还有以软件为卖点的、以手机机身为卖点的、以定制为卖点的,这些看似能满足用户的“痛点”,但是真正到用户手里只有几个比较鲜明的感受,手机为什么老卡、这拍照技术不行等等。
在寒冷的冬天,冰冷的“死人手”还得掏出来接个电话、聊天,太受折磨了。那么以这种季节性的变化为“痛点”的手机有哪些玩法呢?用户如何能避免,在冬天和爱不释手的冰冷的手机接触而又不妨碍用户体验呢?
可变温的智能手机
手机在运转的时候,会自身发热,有用户称,手机发热的时候都可以“煮熟鸡蛋”了,市场上不少手机就因为“发烧”、“退烧”的问题而开发出了不同需求点的机型。手机发热在冬天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有一个常见所谓场景是,用户一段时间没有触碰手机以后,用户用手去触摸手机,触碰到的还是冰冷的物体。
要想手机的温度发生改变,智能手机自身的功能不能丢掉,否则用户也不会介意短期内手机的温度。在已有的功能上,要想改变温度,可以通过手机外壳来改变温度,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外壳的材料有:塑料,工程塑料,金属,金属与塑料,金属铝,金属铁,不锈钢,镁合金等,通过外壳材料来改变手机温度,再内置温度处理设备,利用人体皮肤与手机接触的契机来改变手机入手的温度。
在这里需要提的是,并不仅仅只能提供传热的功能,因为还有夏天,让用户半年更换一次手机设备,成本对于大多用户也比较高。所以,它必须是一个能根据用户需求来改变温度的装置,传热容易、制冷的技术也必须跟上。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