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3年前曾揭秘過9款不靠譜驅蚊軟件,而驅蚊貼、驅蚊手環等驅蚊用品容易引發過敏。
蘋果商店裡驅蚊軟件逐年增多。
隨著天氣漸暖,蟄伏了一個冬天的蚊子們將卷土重來。本報曾經在2011年揭秘過手機驅蚊軟件“不靠譜”,然而3年后,App store裡的驅蚊軟件從9個增加到32個,且有不少是收費App。南京疾控中心的專家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每當有新事物出現時都會關注到,他們對目前已出現的App進行試驗,發現均無效果。“科學實驗與現實生活總是存在差距的。”
大學生團隊研發了“默默無蚊”軟件,驅蚊軟件再度走進潮人視野
最近,諸多媒體都在報道,廣東石油化工學院一個創業團隊研發出一款名叫“默默無蚊”的手機應用軟件,稱其是人們防蚊的好幫手,據稱,該軟件啟動后,可以選擇音頻驅蚊、燈光驅蚊、驅蚊定時等功能,能驅趕半徑3米范圍內的蚊虫。而相關的驅蚊軟件,最近在網絡上再度火熱,眾位網友表示,這下好了,以后可以一邊玩手機,一邊順便趕蚊子,終於可以免除蚊虫的叮咬了,好開心。
揚子晚報記者登錄手機App store,輸入“驅蚊”發現,這些驅蚊手機軟件還真不少,已經從2011年揚子晚報報道過的9個上漲為32個。其中,有各種不同的類型,有音頻超聲波等形式,也有燈光驅蚊以及驅蚊定時等。在音頻驅蚊的軟件中,主要分為幾種,模擬雄性蚊子發出的低頻聲音﹔噪音式,還有模擬蜻蜓、蝙蝠等發出的聲音。軟件稱,一般雄性蚊子式隻適用於驅趕蚊子,不能驅逐蒼蠅。而蝙蝠式則可以驅趕室外的蚊子、蒼蠅和飛虫,在室外有一定驅逐效果,在野外露營以及釣魚時可以使用這種模式。
還有一類軟件完全沒有聲音,根本不知其操作模式到底如何,當然也有一類驅蚊軟件,可以自動選擇音頻的大小,看上去很實用。
揚子晚報記者還發現,現在App store中的驅蚊軟件,有效“驅蚊器”已經增長到32個,其中大部分都要收費。其中便宜的需要6元人民幣,貴的需要18元。而無論是否收費,所應用的都是這幾種類型:不同的音頻形式,以及燈光驅趕。
揚子晚報記者下載了幾個這樣的軟件發現,所謂的音頻驅蚊,是手機軟件發出不同的聲音,以達到驅蚊的效果,但是,在進行驅蚊的同時,手機軟件發出的噪音聲音或大或小,也會影響到人的正常作息,其實並不實用。
所有的這些軟件都有評分系統。但是大家對不同驅蚊軟件的評價都大同小異,主要表達了負面的觀點。在一個標注為“四星半”的收費軟件中,由於設計的是手電筒和驅蚊綁定,稱贊的網友表示,手電筒非常好用,但是驅蚊效果,從來沒有試驗過。而在網友的評論中,記者看到,持懷疑態度的佔多數。
專家觀點:盡管軟件數量在增加,但依舊無效果
那麼,這些驅蚊軟件到底靠譜嗎?果殼網的謠言粉碎機欄目做了一個辟謠專題。果殼網稱,以雄蚊音頻來驅蚊為例,原理是雄蚊不吸血,雌蚊必須吸取人畜血液才能孕育產卵。當雄蚊不斷發出求偶的聲波時,已受孕的雌蚊不想重復懷孕,因此會竭力回避。但是這種說法並不正確。果殼網在帖子中稱,蚊子有受精囊,通常情況下一次正常交配后儲存的精子足夠其一生所用,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種類的雌性都會拒絕多次交配,這個說法不靠譜。而且,這個音頻實際上是蚊子翅膀震動產生的聲波,不同品種的蚊子翅膀震動頻率不同,因此,某一頻段不可能對所有蚊子有效,畢竟生活中蚊子不止一種。
昨天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了南京疾控中心蚊虫專家鄭一平醫師,鄭一平告訴記者,對於社會上出現的這種新鮮事物,疾控中心總是抱著樂於接受的心態去面對。“但是,我們曾經將這些軟件及商品一一拿來做科學實驗,來觀察是否真的有效,測試結果並不好,甚至可以說,基本沒有什麼效果。”鄭一平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琳琅滿目的商品都需要經過科學實驗以及老百姓的驗証才能普及開來,這些軟件,模擬雄蚊、蝙蝠等的聲音,達到驅蚊效果,理論上來說是可行的,但是現實生活中效果並不好,理論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
鄭一平醫師針對南京2014年的蚊子情況,從監測到的數據方面,向記者做了介紹,他表示每年蚊子的種類沒變化,密度有變化。雖然2013年的冬天是暖冬,但由於前段時間春寒,溫度低,導致蚊子並沒有過早出來,“今年第一批蚊子在清明假期后出現,與以往相比,算出來較遲的。”
據鄭一平介紹,每年6月份和9月份,是蚊子最瘋狂的時間,驅蚊軟件沒有效果,如果想要驅蚊,最好還是“物理、化學、生物”三種方法並用。安置紗門紗窗,種植夜來香等花草可以驅蚊﹔化學的方法可以用驅蚊藥或者蚊香﹔而生物驅蚊法,則是保護蚊子的天敵,這樣才是靠譜的驅蚊方式。記者 李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