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运营商都对其流量进行了定价,但这个定价只是流量的价格,而不是流量的价值,流量价值的确定并不是运营商说了算,而且也没有客观标准可供参照,这才是流量“虚拟货币化”或“货币化”的最大障碍。之前中国联通曾经尝试过对内容(如多媒体、音乐、文本等)进行定价,但这种积极尝试最终不了了之,也是因为无法客观、公正、合理地判定内容价值并设定内容价格。因此,通过积极引入流量银行的第三方合作伙伴,从虚拟物品的交易着手,逐渐向实体物品领域过渡,是较为切实可行的道路;同时,积极推动消费者观念转变、培养消费者使用习惯,实现“客户教育”也是重点和难点。
有人认为,此次中国联通推出流量银行的尝试,是用传统业务思维的方式运营新的领域和市场。诚然,从目前流量银行的价值模式来看,还未能完全摆脱旧有的烙印,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运营商在不断反思、不断尝试、寻求突破的决心和行动。流量银行未来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开局,而在于后续跟进,运营商的转型也不可能依赖类似流量银行的业务一蹴而就,而在于用更开放的心态和更长远的目光推动转型。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