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短板待突破
一直以来,电信运营商在NFC领域狂飙突进的拦路虎就是终端设备的不给力,包括苹果iPhone、华为P6等主流的机型并不支持NFC。
“厂商对NFC热情不高,并非存在技术障碍,更多的是因为NFC产业尚未爆发,NFC功能大多情况下沦为手机的鸡肋。”业界通信专家如是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已有包括酷派、OPPO、小米、HTC、三星等品牌的部分机型支持NFC功能,但据不少用户反馈,他们几乎没有用过手机的NFC功能,也并不清楚该功能的具体使用方法。
国内某主流厂商相关负责人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该公司认为到2016年前国内NFC发展的空间并不大,因此在智能手机新品中也没有往NFC功能上花费力气,除了运营商定制要求配备NFC功能的。待到产业真正爆发时,再加入NFC战局也并不算晚。由此可以窥见手机厂商的一种普遍心态,也就不难理解很多机型不支持NFC的原因了。
最典型的要属拥有大量“死忠粉”的苹果iPhone,iPhone季度销量在3000万部左右,由于iPhone不支持NFC功能,运营商在数次的刷手机乘公交等NFC业务中,“果粉”们无法享受,在客观上将庞大体量的“果粉”排斥在了NFC之外。
专家指出,NFC终端匮乏已成为制约其普及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一方面,支持NFC的终端数量、品牌、机型占比较小,另外NFC芯片供应商数量也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三大电信运营商竭力推进,恐怕也只能有心无力。
不过,一个利好消息是,随着4G时代的开启,中国电信等已开始要求终端厂商标配NFC功能,这有望突破终端方面的瓶颈,推动NFC支付的加速落地。
产业链整合难度大
或许,令电信运营商更为头大的是,NFC的普及绝非一家企业能做成的事情,必须集结全产业链的力量去推动,涉及电信运营商、手机厂商、银行、交通系统、芯片厂商、系统集成商、POS终端商、卡组织及行业监管机构等多方力量,整合的难度系数之大可以想象。简单来说,让用户习惯性地把手机“变成”各种卡——门禁、银行卡、会员卡、优惠券、身份证等来用,必须产业链的各方实现无缝协作,平衡各个利益方,还要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NFC作为近场通讯技术,自然对硬件的要求较高,这意味着在用户刷手机实现门禁识别、购物支付等功能的整个过程中,涉及的硬件均需支持NFC,并实现无缝连接。
仅以热炒的刷手机乘公交为例,用户需要拥有支持NFC的一部手机和一张SIM卡,手机厂商要做好终端兼容性与适配性的优化,而公交公司、地铁系统往往需要建立新的一整套IT支撑系统以支持NFC,并同时实现不定时的更新升级。由此,产业链的各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的博弈,这些因素也限制了NFC的推广。
不难看出,NFC要成为主流、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作者:吴辰光 曲忠芳 来源:北京商报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