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逐漸攀高,國產品牌逐漸成了國內市場的焦點。從黑白屏時代的跟隨到功能機時代的山寨,智能手機形式下的國產廠商不斷增多,國產品牌的影響和市場佔有率也越來越大。
從IDC公布的第三季度全球手機銷量數據來看,雖然和三星蘋果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小米和聯想已佔據了第三四名的位置,在國內市場早已是國產品牌的天下。然而銷量上的繁榮並沒有為國產商帶來根本上的自信,縱觀國產手機的外觀風格,對國外品牌的模仿可謂達到了白熱化狀態。
中小型廠商“流氓式”抄襲
不同於功能手機時代的山寨林立,在聯發科智能手機解決方案的催動下,一大批中小手機品牌孕育而生。智能手機的巨大市場加上互聯網模式的營銷,中小品牌雖然隻有喝湯的權利,卻也有著欣欣向榮的趨勢。畢竟是小品牌,在產品設計上並沒有什麼實力,現成的解決方案把硬件設計簡單化,在外觀設計難以吐槽同質化的情況下,不少中小品牌選擇了流氓式抄襲。
或許很多人都曾在手機商場看到那些和主流旗艦機型長得很像卻貼著陌生品牌的手機,這大多數國內中小型手機廠商的佳作。舉個例子來說,iPhone 6的上市為智能手機市場帶來了新的風潮,窺探已久的中小品牌也紛紛在最快的時間內拿出了自己的類iPhone 6 產品。一直比較活躍的大可樂祭出了自家iPhone 6的第三代產品,在自詡手感和外觀的優秀之后,又通過眾籌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以至於在官網的產品介紹上都借鑒了蘋果的風格。就連老牌手機廠商波導在敗師功能手機市場,錯失智能手機時代之后,依靠高度模仿iPhone 6外觀的波導L9重新把自己拉回了用戶的視線。當然最值得“欽佩”的還是一個叫100+的品牌,直接把蘋果告上了法庭,聲稱iPhone 6抄襲了自己的設計。如此種種,不一一列舉。
不難看出,這些中小手機品牌希望通過外觀抄襲來贏得用戶的青睞,亦或是制造更大的噱頭來增大產品的銷量。不過和法律打擦邊球並不是長久之計,更可笑的是有些中小品牌的背后居然是一些互聯網大佬的支持。
產品設計上創新難逃模仿痕跡
2008年以后,智能手機迅速成為市場的寵兒,不少國產手機品牌伴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成長起來。比如借運營商崛起的中華酷聯,比如依靠互聯網誕生的小米、魅族、錘子、一加等,也有挺過山寨時代重生的OPPO、VIVO、金立等。這些知名品牌瓜分了大半的國產手機市場,在產品設計上有創新卻也逃不掉模仿的痕跡,只是這些模仿被致敬一詞替代,竟是如此的冠冕堂皇。
產品風格多變應該是國產手機品牌的一大特點,不同於蘋果、三星、HTC等國際品牌通過外觀就能認得出,國產機型大多還要多瞄一眼logo才行。或許也正因如此,國產手機巨頭們在產品設計上開始由內而外的向國外品牌借鑒,蘋果往往是其中的受害者。說起致敬,要先說說小米3,這款高度雷同諾基亞Lumia系列的產品,被雷軍吹捧為小米致敬諾基亞的行為,而后的小米4在工藝上以蘋果為標榜對象,外觀上也和iPhone的前幾代產品頗為相似。而產品風格一向和蘋果類似的魅族,在其最新產品MX4 Pro上和iPhone 6異曲同工,並在發布會上用致敬一詞草草了之。當然最滑稽的還是聯想,用一款筍尖S90打上快時尚的符號公然抄襲iPhone產品。
這些大牌的國產手機廠商有著一定的設計實力,一些品牌也創造了不少的經典機型,但和蘋果三星比起來還是缺少一種自信,以它為美進而否定自己的心理在多個國產品牌上都有所體現。抄襲永遠不是產品設計的捷徑,以致敬之名模仿熱銷產品進而迎合用戶需求固然能夠贏得銷量,卻也丟了國內廠商的尊嚴。HTC、LG能即將淪為二線的品牌依然能夠堅持自己的風格,國產巨頭們為何就做不到呢?
非理性借鑒下存隱患
前幾天就有微軟、諾基亞和愛立信欲告中國手機廠商侵權專利的消息,雖然最后不疾而終,卻也向國產手機廠商們敲響了警鐘。國產手機發展很快,特別是小米在短短四年時間便走到了全球銷量第三的位置,但快速發展造成的技術和外觀上的專利空白,恐成為制約國產手機進軍國際市場乃至自身發展的潛在威脅。
因為外觀侵權被國外品牌告上法庭已有先例可循。早在2004年諾基亞就曾把兩家國內廠商因為外觀抄襲告上法庭。國內第一款智能手機魅族M8由於外觀與蘋果iPhone相似,在和蘋果談判未能達成一致的情況下被迫停產停銷。而在國際市場上,蘋果和三星因為專利問題一直爭端不斷,如果三星和蘋果任一方沒有足夠的專利積累,恐怕早被巨額的專利侵權費拖死。國內手機廠商的主要市場仍集中在國內,本地化優勢使其免於專利戰的威脅,華為、中興等尚在專利方面有所造詣,依靠互聯網而生的小米和魅族可謂毫無還手的能力。雖然不少廠商開始依靠媒體來標榜自己在海外市場的喜人成績,但從數據來看依舊只是小打小鬧,沒有專利的保護,國產手機廠商也隻能活在年銷數十萬、開一兩家專賣店便揚言已經進入海外市場的自我陶醉之中。
手機設計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的,國產手機廠商肆無忌憚地模仿抄襲,即架空了自己又埋下了禍根。筆者認為國產手機廠商應該拋棄復制化的快速發展戰略,即使短期內難以擺脫對國外的硬件依賴,在外觀設計上走出自己的風格也是有備無患,最大程度的控制潛在隱患,才能更好的昂首向前。
從目前來看,國產手機雖然逃脫不了對安卓的依賴,但在系統的深度定制上相繼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受到了國內用戶的贊同。那麼在外觀設計上國產廠商也並非無計可施,模仿還是創新源自手機廠商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