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4%的受访者指出手机APP存在收集用户隐私的问题,76.0%的受访者对手机APP获取用户隐私表示担忧,62.1%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大对违规APP的处罚力度。
调查显示,受访者最经常使用的手机APP类型是社交类(62.8%),其次是新闻资讯类(49.3%)。接下来还有生活服务类(46.6%)、游戏类(46.3%)、学习类(28.0%)等。
受访者在安装这些APP时,会被访问哪些隐私信息?
调查发现,58.3%的受访者本机号码曾被访问,56.8%的受访者表示是通讯录。其他还有通话记录(47.0%)、位置信息(42.8%)、短信彩信记录(30.8%)、图片库(23.6%)等。
“我手机里比较多的是新闻客户端,团购、支付类应用都没有。即便如此,也会担心通讯录会被泄露。”从事出版工作的张安洋表示,自从参加工作后通讯录里他人的号码逐渐增多,一旦通讯录泄露可能会对他人的生活造成影响。
家住长沙的冯筱琪经常使用网购类APP。她每次下载APP时,手机系统都会询问是否接受这些APP的服务条款。“我会根据APP的性质去设置它的权限,像微信访问通讯录我觉得有必要,其他没必要访问的就不让它访问。”
数据显示,76.0%的受访者对手机APP获取用户通讯录等隐私表示担心,其中26.6%的受访者非常担心。19.2%的受访者态度一般,仅4.8%的受访者表示不担心。
喜欢玩游戏的高中生李佳认为,一些手机APP的使用时间很短。“有时凑个热闹玩一玩,图个新鲜,过段时间就卸载了。这种体验让许多人对应用的访问权限不是特别在意。”她说,“像游戏类应用也不太涉及个人隐私,所以我不担心泄露。如果遇见某个APP大量访问个人隐私的,或者下载时强制安装、捆绑下载的,我会直接选择不用这个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