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自橫空出世后就在急劇膨脹中,而智能手機保有量和3G用戶數量的提升,讓用戶使用社交網絡更能隨時隨地、輕而易舉。
打開智能手機,微博、微信、易信、QQ、人人網、開心網、大眾點評……每天我們條件反射般不斷地刷屏,更新狀態、按贊,不亦樂乎!但你是否矯情地想過,為何我們如此迷戀社交網絡?4G來了,社交網絡新寵會是誰呢?我們如何更愛社交網絡呢?
為何我們如此鐘愛社交網絡?
原因一 用戶刷屏能刷出幸福感
玩社交網絡的人壓根沒有深究過一件事——玩社交網絡還能跟幸福感扯上關系,但根據上海聯通聯合零點研究咨詢集團的調研發現,頻繁使用社交網絡的人更幸福!2000名上海白領和大學生在使用社交網絡后,最認同的是使用社交網絡帶來的幸福感(白領=9.44分、大學生=8.74分)既然社交網絡能夠讓人更幸福,難怪大家都成為“低頭手機族”,能提升幸福感誰不樂意呢!
圖:被訪者使用社交網絡后的情緒體驗
原因二 玩社交網絡能玩出社交、玩出自我暴露、玩出人際關系
社交指數同樣發現,37.6%的大學生和34.7%的白領經常使用的社交網絡應用APP就有3-4個,其中微信的使用率高達83.9%、QQ的使用率達74.9%、微博的使用率是64.2%。由此可見,當前用戶對社交網絡的使用黏性極高,而高黏性的背后除了社交網絡帶來的幸福感,也離不開社交需求等天性。
馬斯洛需求理論表明社交需求是人類五大需求之一,而根據社交指數的研究顯示,85.1%的白領和76.4%的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重要目的在於維系與他人間的聯系,以達到社交的終極目標。
當然,人們使用社交網絡也是為了更好的自我暴露!那些在生活中,看似有意無意、自願的把自己的真實情況暴露給別人的行為,其實就是心理學的“自我暴露”,其目的為了獲得關注、認可,幫助別人了解自己,最終加深和他人的人際關系。在移動互聯的助力下,隨時隨地社交的拔地而起客觀上極大地釋放人類自我暴露的天性。
圖:用戶使用社交網絡的目的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