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国产手机品牌抓住时代的机遇,通过机海战术、捆绑消费、超高性价比等策略快速抢占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统计,国产手机在国内智能机市场的份额接近80%,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同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上升至20%,“中华酷联”更是跻身全球前十。
但不可否认的是,国产手机的品牌认可度依然不高。三四百元的超低廉价格、核心部件和做工难以令人满意、覆盖中低端市场,是人们对国产手机的刻板印象。提到手机中的“高大上”,大家第一反应还是苹果、三星等国际品牌。在销量和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的同时,国产手机却不得不面对利润越来越少的尴尬。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和三星两家几乎占据了全球手机产业链中99%的利润。苹果新品5S/5C发布之后,一度低迷的销量转而直线上升,其品牌认可度可见一斑,让国内品牌难以望其项背。
为了摆脱低端的形象,国产品牌早已有意向高端迈进,进军国际市场。早在2011年,OPPO就重金邀请莱昂纳多作为形象代言人。除了中兴联手NBA火箭队、华为赞助德甲多特蒙德之外,联想也签下NBA巨星科比作为旗舰智能手机K900的形象代言人。
然而,大量的宣传投入却没有带来形象上的提升和销量上的突破。近3000元的售价放在国产机身上还是让消费者难以接受。一家网站的调查数据说明了国产手机难甩低端形象的尴尬局面:在近20万人参加的调查里,34.7%的用户认为可以接受1001元~1500元价位的国产品牌手机,32.8%的用户愿意接受1501元~2000元价位的国产品牌手机,两者加起来高达67.5%。
提升产品的性价比是国产品牌的另一大策略。小米手机就以其精准的销售群体定位,超高的性价比,丰富的产品文化赢得了大批忠实粉丝。虽然还称不上高端,不过在中端市场上也算是独树一帜。有成功先例,就有大批跟随者。纷纷效仿导致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利润进一步压缩。收益少,用于再研发的成本就越少,就越难摆脱低端命运,恶性循环由此产生。
由此可以发现,国产品牌一直被桎梏在利润微薄的中低端手机市场,并且是同室操戈,相互牵制。对于高端市场没有能力甚至是没有意识去竞争。在智能手机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如果只是简单的模仿加上低价格,不注重利润和品牌的提升,必将会被国际品牌所淘汰。
笔者认为,国产手机要想在高端市场上有所建树,必须做到两点:
其一,突破性的创新。只有掌握了关键技术,才能真正掌握话语权。技术实力才是“高大上”的品牌形象形成的最强力的支撑,为什么三星、苹果能够屹立在高端品牌,能够掌控整个手机产业链获取大部分的利润,一切的关键还是在于技术实力。缺乏技术的手机厂商,只能沦为跟随者、陪衬者。
其二,极致的用户体验。产品如何必须是由用户说了算。产品的设计、宣传、应用、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都要让用户有极致的体验感受,真正感受到产品的魅力所在,这样才会有助于形成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
随着4G牌照的发放,国产品牌又迎来了一次弯道超车的重大机遇,是继续做个跟随者,争抢低端市场的微薄利润,最终走向消亡,还是加紧修炼,突破核心技术力争成为“高大上”。在这里,只能说“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