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滚动新闻

微信犯罪受骗者为何多忍气吞声?  (1)【2】

2014年02月24日10:30    来源:法制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微信犯罪受骗者为何多忍气吞声? (1)

  据被告人吴兰交代,通过微信招嫖提供性服务,上当受骗的人很多,但有些人打了100元、200元后,被要求支付更多的钱时,就知道被骗而不再打款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成功骗取钱款的人共有17个,共骗得赃款3.2万元。

  “但经警方查实的仅有3人,有些人对警方的调查矢口否认。”承办检察官吴琦介绍说,正是因为所做之事不光彩,被骗钱财也不多,所以受骗者往往选择忍气吞声,而不去报警,这就使不法分子逍遥法外,屡屡得手。

  交友软件存安全隐患

  据吴琦介绍,近年来,电脑和手机中的一些交友软件越来越受欢迎。像微信就具有“摇一摇”、“漂流瓶”和查找“附近的人”等多种新型即时通讯功能,在手机网络覆盖之处,可随时随地与陌生人聊天。此外,还有陌陌、遇见、蜜友等交友软件更是专为结识陌生人而设置。

  “我们在办案中发现,‘微信’等交友软件因其注册不用实名,且不设‘门槛’,不需费用,仅需使用手机号或QQ号进行注册即可,所以存在明显隐患,在为陌生人之间提供方便快捷的结识和交流平台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吴琦表示,利用微信等交友软件犯罪的案件数量正呈上升趋势。

  “此类犯罪手段大多为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等交友软件邀请被害人见面,随后在与被害人的见面过程中实施犯罪。”吴琦说,也有特殊情况,那就是通过发送图片等多媒体的形式实施犯罪。

  例如,在敲诈勒索犯罪案件中,不法分子事前取得被害人信任后获取被害人的私照,然后利用私照威胁被害人实施敲诈勒索,获取钱财。上述吴兰诈骗案就是通过发送美少女图片,以招嫖提供性服务为名引诱被害人上当受骗的。

  据吴琦介绍,利用交友软件犯罪的案件类型以盗窃、抢劫、诈骗、敲诈勒索等侵财型案件为主,也存在部分强奸等侵害人身权利型案件。此类犯罪被害人大多为女性,犯罪地点多为宾馆、树林等较为隐蔽、较为偏僻的区域空间。

  “这类犯罪的另一大特点是成本低、风险小、成功率高。”吴琦说。

  “相对于其他犯罪来看,利用交友软件犯罪成本较低,不容易或者说很难被发现,犯罪的风险小,公安机关也较难破案。”吴琦说,再加上被害人缺少防范意识,微信犯罪的成功率较高。

  吴琦建议,公众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意公开自己的状态及外出旅行的信息。对微信平台的好友名单要谨慎过滤,不轻易接受所谓“好友”的见面邀请。

  此外,要对微信犯罪加强监管。构建科学合理的微信监管机制,应由行政部门、运营商以及用户共同参与,多管齐下,尽量从源头上减少微信犯罪行为的发生。微信服务提供商可建立微信用户黑名单,并及时把相关资料作为证据材料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吴琦还呼吁,司法机关应根据微信犯罪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微信犯罪的形式和方式。司法实践中可以把微信聊天记录等这些电子数据成为定案证据,对此类犯罪坚决予以打击。

(来源:法制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