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或許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想給父母買一款老人手機,卻無從選擇。想選擇一款熱門的智能手機,擔心父母不會用,在電商購物網站輸入“老人機”關鍵詞搜素出來的手機大多又大同小異,質量低劣,缺乏亮點。
目前市場上的老年人手機,包括天語、TCL、長虹、金立、飛利浦、海信等功能機,以及中華酷聯三星等主流手機品牌都有推出老人機。比如華為G5000,中興D&M老人機、聯想MA388、TCL晚美,長虹GA918、海爾智愛老人機等等、三星在2014年11月也發布了針對老年市場的MasterDual翻蓋手機,日前也有消息傳出雷軍斥資幾千萬投資老人機市場。目前大部分老人機的功能特性是:超大觸控屏幕、超大字體彩色顯示、界面簡約、超大的撥號鍵和超長的待機時間、大音量語音播報、錄音,帶有鬧鐘、黃歷、拍照娛樂、上網瀏覽等功能。
另外,目前的老人機基本上都針對老年人的特性增加了上網,定位、手電筒、超長待機、SOS呼救、健康監測、智能定位防走丟等功能,老人機經歷了由傳統鍵盤時代向觸控時代更迭,比如從諾基亞T9鍵盤功能機、半觸控半鍵盤功能機,到今天的全屏觸控智能機的升級,從單一電話短信,向語音、GPS、智能醫療、健康監測等多功能多應用的延伸。盡管老人機市場在快速迭代,但我們卻發現一個事實,老人機市場卻遲遲沒有春天。原因何在?
截止目前,遲遲沒有一款老人手機引發極大的市場關注,比較直接的原因當然也在於業界均知的利潤問題。比如老人機售價低廉,比如目前老人機大多售價在300~800元價位,利潤微薄。而中老年群體相對比較節儉,不願花大錢買老人機,加上老年人換機周期長,相對年輕人一年換一款甚至換幾款手機相比,老人一款手機用上幾年是常有的事,廠商也不敢大量鋪貨,以免造成產品積壓。
但在筆者看來,根源還在於,老人機生產廠商並沒有認真的去做市場調查與研究,也沒有深挖老人機市場潛在需求並潛心做好該市場的品牌。從目前老人機市場上的產品可以發現,目前廠商推出的老人機產品更多的隻源於廠商對於老年人的需求的一種主觀上的理解。比如廠商理所當然認為,老人機應該功能簡單實用、而老年人不需要娛樂,老人機要具備健康監測與智能GPS定位防走丟等相關符合老年人特性與健康需求的功能。因此在廠商的這種普遍的主觀理解下,如今的老人機多半是大同小異。比如手機簡單實用,九宮格界面、字體大、圖標大、聲音響亮、有一鍵SOS等緊急呼救與GPS定位防走丟等功能。當然,這種基於老年人的理解並非完全錯誤,比如針對老年人群體的手機要具備耐用、實用、簡單等基本要求。
但事實上我們仔細研究這種老人機就會發現,目前許多老人機的定位還是處於智能手機與功能機的中間地帶,老人機市場被人為的主觀刻意的區隔了一個細分領域,目前市場上的老人機更多只是在功能機的基礎上,增加了上網,定位、SOS呼救、健康監測等功能,老人機普遍被被認定為功能屬性上不需要太多的智能化與娛樂化體驗。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智能手機,它將老年人與年輕人的移動互聯網世界嚴格的區分開來了,但相對於功能機更為簡單實用的操作與主流智能機更人性化的觸屏與娛樂化、智能化體驗,都不存在優勢。
據一份2013年的《老年人手機使用現狀調查報告》顯示,51-60歲和61-70歲兩個年齡層的287位老年人中,38%已經在使用智能手機,25%想要嘗試使用。在2014年,美國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發報告稱,2014年第三季度,55歲及以上年齡段的美國人每天用電腦和智能手機觀看視頻的時間同比增長55%。這體現出,無論在國內國外,老年人對於智能手機或者移動化智能話設備的追逐,也不亞於年輕人,而老年人也想去追逐年輕人的世界,比如我們知道,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一代開始使用微信並介入到年輕人的朋友圈,導致不少年輕人產生想要逃離朋友圈的心理。但這也體現出,老年人內心也想去追趕子女一輩的潮流步伐,融入年輕人的世界與圈子,他們並不希望活在一個與年輕人相區隔的世界,智能化、時尚化、人性化理應也成為老人機的潮流風向。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