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
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正文

北京拼车市场现状:从拼座到一对一 疯狂补贴【2】

拿北京为例,最典型的需求发生在上下班通勤时间,提起“燕郊拼车”这个带有北京特色的现象,很多人都会想起那一个个九位数字的QQ群,或是58同城上那一挂就是半个月的帖子。
2015年05月05日08:58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北京拼车市场现状:从拼座到一对一 疯狂补贴

  而前段时间传出的滴滴入局拼车补贴大战的消息也颇为夸张,滴滴将会给予新注册用户50元补贴,完成首单后再送100元,如果推荐其他人还可以再获得20元。行业内其他的竞争者,也开始了车主补贴力度的加大,从十几块到二十几块不等。

  “这并不是一个良性竞争,拼车和专车不一样,拼车更是出行的一个刚性需求和兴趣所在。”微微拼车的蒲繁强表现出了他的担忧。不过大势所趋,微微拼车也正在积极地和Uber、滴滴等出行领域巨头进行接触。

  随着巨头的进入,拼车领域除了掀起的补贴之战之外,很有可能也会出现站队的现象。针对近日传出“嘀嗒和Uber在进行接触”的消息向嘀嗒拼车方面进行求证时,朱敏表示暂时不方便透露。“但是拼车是一个马太效应很强的领域,需要强大的资金投入,越快拿到投资的企业就可以越快的去占领市场。”

  杜绝黑车是关键

  因为是一对一的服务,所以拼车反而更像是一种“半专车”的体验,但是因为其拥有天然的社交属性,所以拼车双方相对平等一些。不过,这就对拼车服务能不能标准化提出了考验,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约束车主行为的问题。

  在拼车的过程中,也并不都是愉悦的聊天相随,除了前期对于车主的筛选之外,拼车软件也需要为乘客提供更多的基于安全因素的服务。微微拼车就计划在未来推出一系列简单的车主培训,尽管不会提供专车一样的专业化服务,但仍会给车主灌输一些责任意识,来减少在拼车过程中,一些不文明、不愉快的行为的发生。

  嘀嗒拼车的朱敏则表示,对于车主的第一次拼车,他们都会进行一个全程的监控,在服务结束之后会对乘客进行电话回访,收集反馈信息。此外,他们还会对车主进行标签化,提供给用户一些个性化的需求。

  而对于其他更加常见的约束方式,则是UGC的评价体系和投诉方式,通过每次服务之后的点评来形成类似末位淘汰的筛选机制。“虽然双方是平等交流,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收费方负责任更多一些。”朱敏说,有时候拼车的社交属性,反而给自己带来了困惑。用户平等和责任,拼车沟通和过度社交,拼车应用需要在这二者当中做以平衡。

  尽管在安全问题上他们已经为每一单交易进行了保险,在车主和车型的筛选上进行严格把控,但是仍然不能避免黑车司机的存在。不管是哪款拼车软件,大家都承认,在一定程度上有着黑车车主的存在。最明显的特征是,这群人,接单次数频繁,即使绕路很远也都愿意去接,而且通常会更愿意接有大量补贴的单子。拼车软件们也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大多数软件都是会对车主的接单次数进行限制,防止黑车车主以此进行牟利的做法。

  但是,黑车体验差,服务质量难以有保障,这些也都是用户所在意的问题。据朱敏介绍,黑车司机为了保持利润的最大化,会选择较为便宜的车型,此外车况信息也会不太明确。在前期筛选中,更多的是从车型上进行控制。在嘀嗒的用户投诉反馈中,排位第一的是“感觉像黑车”,朱敏表示,还是希望通过用户的力量来驱逐劣质的车主。

上一页
(责编:孟哲、毕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