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進水3秒廢 編輯呼吁別光聚焦全面屏【3】

既然手機優秀的防水能力需要廠商投入巨大的成本,那麼是不是意味著除了旗艦產品,其它中低端的手機就與防水無緣了呢?當然不是!就像之前說的,每款產品在設計之初,防水能力就是一份非常重要的產品質量指標。只是有些產品經理認為手機並不需要具備完全泡在水裡的防水能力,因為這樣的使用場景非常少,但為此需要投入的成本則很高。
所以,一個新的防水概念誕生,就是生活防水。至於什麼是生活防水,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但業界普遍將之理解為可以防水濺。例如在洗手時,將手機放在池子旁邊,在洗手的過程中,水花濺到機身上不會出問題,那麼這款產品就具備生活防水能力。
我們該怎麼判斷手機的防水能力?
但作為普通的消費者,您或許會疑惑,除了廠商的宣傳,我們還能怎樣判斷手機防水能力的好壞呢?在這裡筆者給大家提幾個鑒別的小技巧:
1:看開孔部位元件間的縫隙。防水設計優良的產品品控要求自然會很高,因為要保証開孔部位的間隙足夠小,所以如果能在開孔部位看到本不應該存在的縫隙,或者像按鍵鍵帽等部位出現鬆動,那麼顯然這裡是入侵內部電路的好起點。
2:看SIM卡托頸部是否有橡膠圈。首先採用這種設計的手機並不多,但一旦採用,則可以充分說明該機在防水設計方面是十分用心的。
3:看屏幕玻璃、背殼與機身中框銜接的緊密程度。記得早年間手機採用可更換電池的時候,背殼隻要用手指甲摳就可以打開,這樣的設計幾乎注定它的密封性較差,所以背殼和玻璃蓋板與機身接駁的緊密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密封指標。有的機型因為公差控制不好或者使用時間過程,甚至會出現玻璃蓋板或者背殼翹起的情況,這樣的手機密封性自然不會好。
在我們的拆解文章內,會有專門針對產品內部設計的主觀評價,包括防水設計供大家參考
4:看拆解報告。上面三條盡管具有一定鑒別防水能力的參考價值,但其實並不是非常有效的辦法。而將手機拆解后,內部元件的防水設計則變得一目了然。如果您並不能從拆解圖片判定手機分防水設計好壞也沒關系,我們的產品拆解文章第二頁還會專門針對產品的各方面設計進行主觀評價,讀者可以通過專業拆解編輯的觀點直觀了解這款產品的防水能力。
尾聲:防水功能應引起廠商的重視,而不僅僅是噱頭
作為人類最親密的數碼伴侶,手機的使用壽命無疑是大家應該主要關注的地方,但現實卻是大家更多的關注屏幕大小,性能,拍照等因素。所以編輯在這裡呼吁大家要將手機的防水能力重視起來,因為它與手機的使用壽命息息相關。但對於廠商來說,提升產品防水能力是一方面,對於手機進水的售后政策是否也應該調整一下了?
去年8月,索尼因為在廣告中宣傳產品防水,但因進水而造成損壞卻不予保修而遭到美國消費者的集體訴訟,最終索尼因涉嫌虛假宣傳而敗訴。隨后,其它手機廠商都不敢張揚自家產品的防水特性了。要知道,目前行業中幾乎沒有一家廠商敢將產品進水納入免費保修范圍。這件事情讓我們意識到盡管目前手機的防水技術很先進,但依然難以保証對水的完美抵抗。所以,手機的防水之路任重而道遠,廠商還有很多路要走。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