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蘋果iPhone這個另類,很多人都在反思到底硬件和性能之間是不是線性正相關的關系。現在的現實是,蘋果用雙核秒殺了八核,用低主頻秒殺了高主頻,蘋果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為了可能。或許筆者說的秒殺有些偏激,但事實擺在這裡,難以辯駁。
iPhone 6的游戲性的確非常不錯
既然正面有些無法突破,那我們就反正想,為什麼蘋果經常上演這種“扮豬吃老虎”的好戲呢?目前我們關心的硬件參數真的可以看出手機性能高低嗎?想要解答這些問題,那我們就必須深入硬件內部探尋答案了。
蘋果A8處理器到底有多強大?
我們先從處理器開始說起,看一下蘋果這枚CPU到底有何神奇之處。如果你喜歡研究硬件那你一定就知道,影響處理器性能的因素真的不隻核心數和主頻那麼簡單,像工藝制程、晶體管數量、緩存都是主要影響因素,但這些似乎被大家忽略了。
在蘋果官方網站上,介紹iPhone 6處理器的幾項參數中,像核心數以及主頻完全沒有提及,大家也都是通過軟件測試才得到的數據。相比而言蘋果大肆宣傳的卻是那20億個晶體管和20納米制程。要知道,目前PC端第四代i7處理器也不過是14億多的晶體管,蘋果A8處理器生生比i7都多了5億多!而20納米的工藝,也和目前公認最強的移動端處理器驍龍810持平。
反過來思考,為什麼蘋果沒有提及核心數和主頻呢?答案其實也很簡單,沒有一個公司會強調自己的不太優勢的地方,即便是看起來弱實際很強也不行。舉個例子,如果把CPU擬人化,那蘋果A8處理器就好比兩個天生人神力的巨人(雙核主頻低但晶體管數量驚人),並且擁有一身頂級裝備(工藝制程)。而像MTK、高通這樣的CPU就好像是八個身手靈敏的普通人(八核主頻高但晶體管數量不多),裝備較差(工藝制程落后)。
兩隊人馬同時進攻一個城池,或許是高通先到並且打了很長時間,佔盡了優勢,但依然是久攻不下。蘋果雖然慢,但隻要蘋果一到,戰斗瞬間結束了,這就是實力的差距。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蘋果iPhone看起來配置那麼低,卻好用不卡的原因了。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