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今年1月查獲的車載“偽基站”。據新華社(圖文無關)
深圳福田區“偽基站”系列案9名被告人悉數獲刑 兩名制造者均獲刑14個月
新聞提要
一名熟知高科技的博士,見別人賣群發短信設備牟利,就研發出了更大頻率更容易使用的“短信機”,淨賺600萬元。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把科技用在了邪門歪道上最終難逃法律制裁。
本報深圳訊 (記者王納 通訊員王源浩、王倩)機票代理、推薦房產、提供貸款乃至詐騙信息……幾乎每個手機用戶都受到過形形色色的垃圾短信的騷擾。很多不勝其擾的手機用戶把責任的矛頭對准了通信運營商,然而實際上,這些垃圾短信的始作俑者很可能是手機用戶身邊的“偽基站”設備。近日,由深圳福田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涉及生產、銷售、購買、使用等一整套環節的“偽基站”系列案成功獲判,共9名被告人獲刑。
博士撈偏門
聯手他人造“偽基站”設備
1974年出生的崔某某是擁有博士學位的高科技人才,在上海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任職總經理。2012年4月,崔某某在網上得知有人銷售可以群發短信的設備后,遂萌生了研制能群發短信的“短信機”(又稱“偽基站”設備)出售牟利的想法,后找到其公司同事尚某私自共同研發。
2012年5月,崔某某、尚某二人在崔某某的住處共同研發、制造“偽基站”設備,並進行了相關測試。期間,徐某某得知崔某某正在研發“偽基站”設備后,立刻找到崔某某。二人商定,崔某某生產出相關設備后,由徐某某代理銷售。
2012年5月底,崔某某、尚某成功研制出了可以不接入電信企業公共移動通信網絡直接向移動通信用戶手機終端發送短信的“偽基站”設備。該設備能佔用移動通信企業無線電頻率,強行與手機用戶建立連接,迫使手機用戶與正規“基站”間的網絡信號連接中斷,從而實現發送信息的功能。
“偽基站”問世
售出40余台牟利600余萬
崔某某、尚某研制的“偽基站”設備面世后,頗得“市場”青睞。2012年8月~10月,崔某某就以人民幣17萬元至18萬元不等的單價先后將3台“偽基站”設備銷售給深圳市的李某甲、陳某。2012年9月,崔某某還以人民幣13.6萬元的優惠價將1台“偽基站”設備銷售給徐某某,后徐某某以人民幣16萬元的價格將該台設備轉售給深圳市的江某某。
2012年6月至11月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崔某某、尚某共研制、生產出40余台“偽基站”設備並銷售一空,銷售金額累計達人民幣600余萬元,買家來自山東、浙江、廣東等多個省。其中,徐某某共向崔某某購買10台“偽基站”設備,后將其中9台設備轉售給他人並從中獲利。
偽基站買家
曾致百萬用戶通信中斷
買家購買“偽基站”設備的目的絕大部分是為了向手機用戶發送廣告信息。曾被多家媒體報道過的寶安機場候機樓區域內大量手機用戶通信中斷事件,幕后黑手便是崔某某的買家之一江某某。據查,江某某從徐某某處購得“偽基站”設備后,指使手下員工汪某某駕車在深圳市福田區、南山區科技園和寶安國際機場候機樓停車場等地,使用“偽基站”設備向信號范圍的手機用戶發送機票代理廣告信息,造成大量移動通信公司手機用戶因手機出現接收到廣告信息且信號中斷。經查,截至2012年11月22日,江某某、汪某某使用“偽基站”設備發送短信62萬余條以上,造成了62萬余個以上手機用戶通信中斷。
另一買家李某甲、陳某購入“偽基站”設備后,則是為有需求的單位提供群發廣告短信。經查,該二人伙同盧某某、李某乙等人流竄於深圳市、東莞市等地,使用“偽基站”設備為深圳某醫院等多家單位群發廣告短信,截至2012年12月4日,共發送短信37萬余條以上,造成37萬余個以上手機用戶通信中斷。
制造“偽基站”設備
博士犯非法生產、銷售專用間諜器材罪
瘋狂作案必將導致覆滅,在警方的大力打擊下,崔某某等9名被告人在半個月內逐個被擒,使用的“偽基站”設備均被公安機關繳獲。經國家安全部確認,上述被繳獲的“偽基站”設備系專用間諜器材。福田區人民檢察院經審查案件后向福田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經開庭審理,最終對9名被告人作出判決(見下表)。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