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发布Reno Ace搭载超快商用闪充技术
10月10日,国产品牌OPPO发布了全新产品Reno Ace,这款手机搭载了OPPO自研的SuperVOOC 超级闪充 2.0技术,作为目前商用手机充电技术中十分领先的充电技术,30分钟内即可将4000毫安容量的手机电池充满。可谓是中国品牌向世界展现的又一项“中国速度”。
↑OPPO Reno Ace搭载充电功率65瓦的SuperVOOC 超级闪充 2.0技术
5G来临,用户需求考验手机品牌硬实力
在5G时代,手机更高的功耗对续航及充电提出了更高的硬性需求。几年前,“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代表着语音通话是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之一。现在,消费者的需求悄然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倾向于将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各类应用上,从过去简单的语音通话、文字短信沟通,变为了如在线观看直播,在线游戏等复杂的重负载应用。
随着5G网络的普及,网络带宽的拓宽和延时的大幅度降低,平均每个用户再移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长,手机可以使用的应用场景正进一步拓宽,移动娱乐时代逐渐来临。
2019年我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达到3.05亿人,用户同比增长高达55.6%。而5G时代,共享充电宝的需求仍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这反映了消费者对于手机续航的担忧,希望手机随时都能保持“在线”状态。
手机已成为目前我国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它既是钱包、地铁卡,也是相机和游戏机。如何在保证日常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令用户不为手机的续航和充电而担忧,成为了众多手机品牌的一道难题。利用碎片化时间对手机进行快速充电,可以解决5G手机相对高功耗情况下保持在线。
5G时代下,手机端的游戏成了另一大快速增长的消费者需求。根据有关数据报告,2019年前四个月,移动游戏占我国整体游戏市场69.2%。移动游戏用户数量更是达到历史新高6.43亿人。如何服务好庞大的游戏群体,成为各手机品牌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厂商必须在研发上精细耕耘,在充电上单点突破。加强充电功能,提升充电效率,才能改善消费者在5G时代的充电焦虑。在Reno Ace搭载的自研SuperVOOC 超级闪充 2.0技术充电功率高达65瓦,仅需30分钟即可充满一台4000毫安时电池能量的手机。消费者即便前一晚并未充电,也可以在第二天早上出门前的准备时间,为手机充满电。该技术是目前全球商用手机充电技术中十分领先的闪充技术。
↑OPPO副总裁沈义人在10月10日发布会上介绍Reno Ace在闪充技术的领先性
↑充电曲线对比图
中国速度源于技术积累, OPPO闪充技术引导趋势
OPPO能在5G到来之际,迅速为消费者拿出可靠的解决方案,源自于此前多年在闪充技术上的投入积累,以及对于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事实上,OPPO早在4G时代伊始,便主动布局闪充技术,成为了行业代表。
在4G时代,一句经典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令OPPO的广告语传遍大街小巷。早在2014年,OPPO发布Find 7之时便发布了当时行业领先的VOOC闪充技术。其充电功率达到25瓦,彼时行业大部分智能手机的充电功率仅为5瓦或10瓦。随后又在2016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展出了接近100瓦充电的SuperVOOC超级闪充,可以在15分钟内充满2500毫安时电池。
而后OPPO进一步投入VOOC闪充的研发,并通过了工信部旗下泰尔实验室的五星认证,成为了泰尔实验室认证的首个快充技术。正是得益于OPPO在闪充技术的持续研发,目前OPPO通过VOOC闪充家族技术,带给1.45亿人快速充电体验。如今的充电技术已经进化到了“充电5分钟,开黑2小时”,让手游玩家们也可以尽兴畅玩。
↑沈义人介绍Reno Ace搭载的超级闪充技术
但OPPO对于研发的投入和消费者需求的洞察远不止于闪充技术上。2018年底,OPPO的CEO陈明永曾在科技展上宣布,将2019年的研发投入提高至100亿元,进一步探索5G和AI等前沿科技领域。
而得益于5G时代高带宽低时延等特性,将对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带来本质变化,无人驾驶、AR、万物互联等都将是5G时代的独有特性。工信部在今年6月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放5G运营牌照后,代表着我国正式开启5G商用时代。同时,根据分析机构IDC的数据预测,2020年5G手机市场将初露头角,其全球出货量将达到1.235亿部,约占全球手机市场出货总量8.9%。
在迎来首波爆发的2020年,需要各5G产品同时具备兼容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的(NSA)的兼容能力,这也更加考验各大手机厂商的5G策略及产品能力。此前,OPPO曾对外透露,将首发高通旗下同时兼容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的双模芯片,进而更好地满足我国未来5G市场的发展大趋势。
只有通过提前布局产品,针对应用前置探索,才能让一家科技企业在5G时代更富竞争力。在每一次通信行业技术变革之时,唯有率先对消费者核心需求进行提前布局,并拥有核心技术的优势,才能真正拥抱消费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