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
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正文

京津冀手机通话漫游费取消 公众期待免费再进一步

赵超 杨波

从8月1日起,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所有手机用户,在三地区域内的移动业务长途通话费、漫游通话费已陆续取消,用户在三地语音通话将统一均按照市话收费。
2015年08月04日08:24  来源:人民网-通信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京津冀手机通话漫游费取消 公众期待免费再进一步

用户收到的京津冀手机漫游费取消的信息

  

    备受瞩目的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本月又向前迈进一步。

  人民网通信频道从三大运营商地方分公司处证实,从8月1日起,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所有手机用户,在三地区域内的移动业务长途通话费、漫游通话费已陆续取消,用户在三地语音通话将统一均按照市话收费。

  据了解,此次资费调整仅针对手机语音业务,固定电话长途业务和只限本地使用的数据业务资费不在调整之列。目前,三地运营商已经完成资费调整和技术部署工作,北京移动、电信,天津联通、电信等省公司已经取消长漫“两费”。

  惠及逾亿手机用户

  “晚上回家一般都拒绝接电话,因为要算漫游费,太不划算了”,这是在京津冀取消漫游费之前,一位家住燕郊,在北京市区工作的跨省“上班族”在网上的留言。

  据了解,取消京津冀漫游费的呼声由来已久。在2014年7月,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曾公开致函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提出公开建议,呼吁逐步降低并直至取消京津冀地区长途及漫游通讯资费。

  据工信部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京津冀共有移动电话1.17亿户,约占总数的9%。这意味着,一旦京津冀手机漫游费取消,至少过亿移动电话用户将受益。

  对于众多定居燕郊、香河等地的跨省上班族而言,此次京津冀取消“两费”,将带来直接影响。据统计,截至2014年,仅常驻燕郊的跨省“上班族”人数已超过30万。对此,一位网友在微博留言,“第一次有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感觉,北京的号看来可以考虑注销了哦。” 

  运营商“低调”背后的纠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三地通信资费调整仅限手机语音业务,固定电话和本地使用的数据业务并不适用,因此被部分用户认为运营商有“避重就轻”之嫌。

  更耐人琢磨的是,三地运营商对此次取消“两费”态度极其低调,并未大范围宣传。三家运营商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表示,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没有更多的消息可供披露。

  运营商“低调”的背后,是对落实行政命令和自身利益受损的矛盾与纠结。

  据此前媒体报道,某家运营商负责人曾推算,取消京津冀三地漫游费后,运营商将“损失巨大”。仅对中国移动公司一家而言,每年就将减少收入数十亿元, “如果全国范围内取消漫游费,将减少运营商收入达数百亿元。”

  对此,外界则有不同看法。某位通信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京津冀三地运营商新推的4G套餐全部实行一体化资费政策,主套餐内包含的语音和数据流量在全国通用,并不存在漫游费和长途费。事实上,大多数京津地区的手机用户,尤其是年轻人群已经享受到了无漫游费的服务,仅剩一些老套餐用户才是这次取消漫游费的受益者,而这些用户对三地运营商实际收入影响并不大。

  免费范围能否再进一步?

  此次京津冀三地取消长途漫游通话费,也引来更多用户关注。有不少网友指出,全国电信网络基本实现一体化,继续收取漫游费是没有道理的,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取消长途和漫游通话费。

  事实上,城市间取消长途漫游通话费在我国早有先例。湖南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广西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四市,贵州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三地,河南的郑州、开封等地区此前都在一定程度上取消“两费”,实现通信一体化。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取消长途漫游费,主要集中于局部区域,并且以当地政府城市一体化建设政策为导向,而并非电信运营商企业的市场之举。

  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取消长途漫游费用的呼声,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对外回应,目前在研究探索取消国内漫游费的可能性,尚无定论。

  在世界范围内,取消漫游费已成为趋势。就在今年6月30日,欧盟通过最终版电信法,宣布2017年6月15日起取消欧盟28个成员国之间的手机漫游费,届时在欧盟成员国之间旅游的手机用户只需支付与本国同样的话费,而无需支付额外的漫游费。

  通信行业观察人士马继华认为,漫游费取消不仅有利于社会,更有利于运营商。他指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通信隔阂的消除,各种通信业务的使用量将得到快速增长,而由此还很可能催生新的更具有价值的新兴业务,运营商绝对不会是利益上的失败者。

 

   延伸阅读:

 

(责编:赵超、杨波)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