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
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正文

“门外人”进击通信业 壁垒真的又高又厚吗?【2】

贾俊

2015年04月14日08:17  来源:人民邮电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门外人”进击通信业 壁垒真的又高又厚吗?

  再看移动互联网,QQ、微信等在固网互联网发展时,已经建立起用户的ID体系,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移动App的发展,让其ID量得到了进一步飞跃式发展。去“手机号码”化已经开始,但完全取代可能性不大。对比互联网企业的ID体系和运营商“号码资源”,由于运营商用户开户均需到营业厅去填写相关资料,其用户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较互联网企业ID优势明显。如何充分挖掘号码资源价值,定位其战略角色,对运营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技术资源壁垒。

  运营商有技术吗?确切地说,有技术。有核心技术吗?确切地说,没有。准确地说,通信设备制造商拥有通信业的核心技术,通信运营商负责运营国家通信网。所以通信运营的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壁垒一说,有些牵强。何况,在资本市场上,这种壁垒瞬间会消失。

  运营资源壁垒。

  相比其他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看起来其运营资源很多,运营资源壁垒很厚,比如,政企客户资源、标准化流程资源、运营经验资源等。但在移动互联网的思维之一“快”的思维下,通信运营商的运营资源剩下的可能只有没有与时俱进的标准化流程,相对稳定的政企资源,传统的运营经验。以前的优势可能已经变成了劣势。通信运营商的运营经验壁垒只是看起来很高、很厚。

  产品壁垒几乎不存在

  通信运营商的产品,总体来说包括语音产品、短信产品、流量产品、数字化信息产品。

  语音产品的优势不必多言,由于通信技术的固有优势,其语音产品的优势地位不可动摇,但在免费电话的趋势下,语音产品的发展状况已不言而喻。

  短信产品经历了辉煌的10年光阴后,在各种社交软件的冲击下,已被网络短信完全替代,而政府对垃圾短信治理的要求,更让短信“死”得更快。

  流量产品。目前通信运营商可以称得上的流量产品有:飞信、易信、MM、沃商店等,这些产品,与强大的QQ、微信、淘宝等相比,差距显而易见,盈利贡献,更是天壤之别。

  数字化信息产品。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家庭等数字化解决方案,通信运营商依托其政企资源、人力资源可实现较快运营推广,但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壮大,其不差钱的市场和推广能力,着实会让通信运营商头疼。

  综上所述,通信运营商的壁垒看起来很高、很厚,但在新的移动互联网大潮下,技术的发展、思维的改变已搭起来一座桥,横跨过这些壁垒,“门外的野蛮人”与“门内的业内人”在资本市场、人力市场、产品市场上横冲直撞,通信运营商能否抵挡得住?有待市场证明。

上一页
(责编:张歌、赵超)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