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嗎?這些年消失的國產手機品牌【5】

迪比特:已經破產
迪比特成立於1993年,是台灣大霸集團的成員企業之一,2001年6月以前,迪比特一直為摩托羅拉、西門子等手機廠商做代工,其后開始做自有品牌迪比特手機。可以說,迪比特是一家台灣手機廠商。
鄭秀文曾是迪比特手機代言人
2003年,迪比特首次在市場推出其品牌產品。其主打產品迷你翻蓋手機5688,由於去掉了藍牙和GPRS功能降低成本,並且有較長的待機時間,加上主打愛情主題,曾達到月銷量70萬台的數據(超越當時國產手機市場佔有率第一的波導單品最高銷量),頂峰時曾位列國產手機銷量前三。
后來,公司卻開始暴露出管理上的問題,2004年出現虧損,而總公司台灣大霸集團的資金沒有到位,最終公司倒閉,廠房被政府收回。
這些手機品牌為何消失?
回顧第一代國產手機品牌的發展史,這些品牌的成長軌跡比較相似,都是從2000年左右迅速崛起,而到2005年后又迅速衰落甚至消失,這期間的緣由值得我們探尋。
也就是在2005年前后后,諾基亞、三星在國內的市場份額急劇攀升。與合資品牌汽車類似,為了打入中國市場,最早國外手機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很多都選擇了一家本土企業成立合資公司,比如首信諾基亞、三星科健,以及熊貓愛立信等。
但隨著國際手機廠商對國內市場和政策的了解,其本地化程度越來越高,不再需要國內的合作伙伴,甩開國內企業單干也是順理成章。憑借技術和資金的優勢,國際手機品牌在競爭中很快就遙遙領先國產手機。
而第一代國產手機品牌大多數沒有核心技術,以科健為例,只是國外的成套手機設計方案,僅在外觀上有所變化,甚至有些國產手機品牌直接貼牌韓國產品在國內銷售。
由於當時的手機為功能機,消費者選購手機以功能的驅使。國產手機大多數功能相似,而諾基亞、三星等品牌有核心技術優勢,在功能上不斷推陳出新,並且質量也有保証,所以,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跑贏了眾多國產手機品牌。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