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hink in Cloud 2015大會上,主辦方UCloud公布了過去一年的各項經營數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業務規模同比增長357%,從與其管理層的訪談對話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亮麗數據的背后,是UCloud特有的經營思維和具前瞻性的戰略布局。
“客戶的需求就是我們下一個產品”
“跟行業的老大哥AWS比起來,差了有5、6年的時間。我們希望全面去追尋老大哥的足跡,但是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是難以想象的,所以怎樣適應中國國情,適應用戶對於雲計算的需求去研發產品,成為中國雲計算發展最重要的課題和方法。”UCloud CTO莫顯峰在大會上對其產品策略進行了解析,他認為UCloud業務飛速發展的前提是整個互聯網行業對於雲計算的認可,最重要的原因是始終堅持以用戶需求作為產品和技術發展的源動力。
莫顯峰提到, UCloud是國內唯一提供物理雲主機租用服務的廠商,而這個產品需求是由客戶上海高欣提出的,針對輸入法毫秒級的服務端響應要求,UCloud和客戶一起共同研發了物理雲主機產品。並且隨著物理雲主機產品的使用,技術團隊發現它不僅適用於高速響應的場景要求,而且對於數據類金融庫的高安全要求來說,也是很好選擇,在實踐中拓展了產品的適用范圍,提升了產品力。另外還有根據蓋婭網絡提出需求研發的網絡增強型雲主機,由陌陌提出需求研發的七級子號等根據客戶需求開發的產品案例不一而足。
莫顯峰認為,2015年最火的“互聯網+”將在2016年爆發出巨大雲計算需求,傳統企業比互聯網企業更需要雲計算服務的支持。“客戶的需求就是我們下一個產品”莫顯峰說道,在2016年,UCloud將會把產品研發的重點指向“互聯網+”這個巨大的場景,結合不同類型的傳統企業對互聯網、雲計算的需求,研發個性化的架構和解決方案。
“為用戶解決問題的雲服務才是優秀的雲服務”
UCloud CEO季昕華認為,當前有三大“變化”是引發中國經濟發生深度變革的核心力量,一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下創業者從0到1的質變﹔二是在互聯網行業中已經成為或者正在成為獨角獸的嬗變﹔三是傳統行業巨頭轉型升級的蛻變。而這三個群體正是雲計算行業的主要服務對象。
對於創新創業者,季昕華表示UCloud本身就是一家創業企業,更理解創業者的艱辛和困苦,更能觸及創業者的真正需求,創業企業由於受到資金、人員等各方面因素限制,所以隻能接受較低門檻的創業服務。UCloud首先會把雲計算這個最基本的、最朴素的服務做好,進而提供孵化器、融資、市場推廣等其他服務。為此,UCloud不僅在上海建立了4個創業孵化器,還聯合全國的200多家創業服務機構推動U.E.P企業成長計劃,目前已經有1000多個團隊得到U.E.P的幫助,100多家獲得了天使投資,有30多個獲A輪投資,獲得的總投資額超過10億美金。
而有一定規模的互聯網企業,為了建立競爭優勢,需要快速地佔領市場,在這個過程中迅速增長的用戶和數據將產生很多安全、穩定、速度等方面的問題,會牽扯企業大量精力。季昕華舉了一個案例,達達物流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完成兩輪融資,成為行業的領袖,每天運送單量達到一百萬單,需要建立全國性的IT系統。針對這個情況,UCloud幫其建立全國性的后台架構和容災中心,實現業務快速覆蓋到全國,並且在用戶量最多的高峰時期採用彈性支持業務。類似的案例還有學霸君,這款App的核心是在於其算法能夠快速地識別所有的圖形,然后轉化為文字,算出答案,這個過程涉及非常多人工智能,需要GPU支持,而UCloud是國內為數不多能夠提供GPU雲主機的公司,通過GPU的並行效率能夠極大地提高響應速度,在秒級內給出答案。諸如此類,UCloud幫企業解決了數據庫建立、數據備份、網絡安全及穩定等保障工作,企業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核心業務的拓展上。
對於傳統企業,季昕華認為在未來沒有傳統企業隻有互聯網企業,因為任何企業將互聯網化。但目前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會遇到三個困難:第一缺少互聯網思維﹔二缺少互聯網團隊﹔三是缺少互聯網運營。在這方面UCloud能夠幫助傳統企業做得更多:樂心是一家傳統醫療設備公司,生產出了數以千萬的血壓計、心跳檢測器設備等醫療設備。在2013年UCloud建議樂心把所有的設備全部互聯網化,達到了三個效果:“第一是設備互聯后,隨時掌握產品的狀態。二是能夠把用戶和他們的親人結合在一起產生互動,更為關鍵的是通過UCloud把用戶每次的數據記錄下來,對數據進行分析,然后給予建議和解決方案。這種模式讓傳統產品真正觸達到用戶,沉澱數據,實現價值。
“隻有真正把事情做好,為用戶解決問題,這樣的企業才是好的企業,這樣的雲服務才是優秀的雲服務“季昕華用了一句話概括了UCloud正在做的事情。
“使用比擁有更有價值”
季昕華提到,UCloud從為用戶提供計算、網絡、存儲服務等最初級的IaaS之外,不斷向外拓展,開發了數據庫、CDN、大數據分析和更多的內存存儲等產品,而下一步重點要打造雲計算應用市場,吸納更多合作伙伴,為用戶提供更多軟件、應用和解決方案選擇。以后還會開放服務超市,讓每一個有能力寫代碼的、有能力維護服務器的人都成為UCloud的合作伙伴,最終形成大數據的生態鏈。
季昕華認為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最核心的是觀念的變化,這個觀念就是“使用,大於擁有的價值“。人們都希望房子、車子,企業希望擁有自己的服務器,自己的員工,但隨著互聯網發展,這一切都已經發生變化,如前文所述達達物流,不擁有自己的快遞員,不擁有自己的服務器﹔比如學霸君,不擁有自己的老師等。真正地掌握一個物品的使用價值,那麼其所創造的能力將遠大於本身擁有的價值,而雲計算就是這樣一個模式,它不需要客戶擁有服務器,免除了服務器帶來的成本、人員、維護等各種煩惱,而能讓客戶快速、放心地使用。
季昕華表示,UCloud其實就是想讓每一個人都不再依賴於一個公司,讓每一個技術人能夠在雲計算平台上實現自身的價值,讓人脫離一個圈定的框框,這將是人類組織架構的一場變革,使得公司越來越小,越來越人性化,從而產生新的社會價值。UCloud正致力於此,讓更多人、更多企業用好雲計算,讓每一個人參與到整個雲計算的生態,真正做到萬眾創新、大眾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