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在哪裡,一個電話,馬上就找到你!”隨著家長對孩子的安全越來越關注,兒童電話手表也越發暢銷。然而日前網上一則消息稱,兒童電話手表的輻射是手機的上千倍,讓眾多家長擔心不已。果真如此嗎?
記者帶著一台電磁輻射檢測儀走訪了南京市中心的幾家商場。出發前,記者先測試了一台蘋果手機在待機及打電話時的輻射量,結果顯示,手機待機時輻射數據在0.02-0.04uW/cm2(微瓦/平方厘米)之間浮動,電話接通后增加到0.2-0.4uW/cm2。
記者發現,幾乎每家商場都有兒童電話手表在售。記者用手持電磁輻射儀現場測試發現,某品牌電話手表在待機時輻射數據約為0.1uW/cm2。電話接通后,數據升至15-30uW/cm2。
某兒童智能手表廠家表示,據其官方的檢測數據顯示,該智能表對人體的輻射量大大低於歐美的最低標准。此外,智能表一般採用間歇式打點的定位方法,也就是說GSM模塊的啟動是有周期性的,並不是持續地在運行。因為該兒童表支持wifi在線聯網,真正能用到GSM的次數極其有限。
一位從事電離輻射強度探測的科研人員告訴記者,網上傳的“因為手表體積小,所以輻射大”的說法並不准確。“輻射強度和體積沒有任何關聯。”此外,用於定位的GPS模塊是個接收信號設備,不會輻射信號。
至於為什麼電話手表的輻射數據會比手機大,他表示,可能和電話手表採用的是GSM制式有關。由於記者的手機本身為CDMA制式,相對GSM手機來說,功耗本身就低一些。此外,GSM制式的特點是:分時傳數據,即每一個小的時間段內,會有一個“瞬間爆發”,而記者儀器顯示的是瞬時值而不是平均值,這也可能是數值比較高的因素之一。
不過,即使是記者測到的數據,還是遠低於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制定的安全上限1000uW/cm2。
專家指出,除了手機、智能手表,我們生活中幾乎所有的日常家用電器、吃的蔬菜水果、出行時的交通工具,都會產生一定的輻射。不過,考慮到電話手表本身依舊存在一定輻射,因此專家建議,父母最好不要長時間、不間斷地對孩子的位置進行監控。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