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正文

三大原因讓索尼決定不放棄手機業務

晨曦

2015年07月14日08:23  來源:北方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三大原因讓索尼決定不放棄手機業務

  索尼的電視機業務實現十年來首次盈利,這樣智能手機業務成為索尼唯一虧損的業務。最近,索尼手機業務負責人Hiroki Totoki一反常態(平井一夫社長曾表示所有虧損的業務都不排除放棄的可能),表示索尼“永遠不會”退出智能手機市場。

  索尼為何突然做出如此堅決的表態?美國財經和投資網站Fool分析認為,其中有多個原因,包括索尼認為手機業務未來扭虧為盈的可能性很大,另外手機業務開始找到了多元化的產品新策略,最重要的是,索尼智能手機還可以在索尼的家庭硬件生態中,扮演一個中樞神經的功能。

  現狀:和HTC相同的困境

  雖然索尼高管表現得十分自信,但是事實上,索尼手機業務的現狀不容樂觀。作為索尼唯一的虧損業務,手機業務去年虧損了18億美元。

  業內觀察人士認為,索尼手機和中國台灣的HTC陷入了一個同樣的尷尬境地,即同時遭到中國高性價比安卓手機和三星蘋果高端手機的夾擊。

  一方面,中國的“小華聯”(小米華為聯想)佔領了全球中低端手機市場,同時拉低了智能手機的價格水平和消費者預期。在另外一方面,三星電子和美國蘋果壟斷了高端手機市場,讓同樣瞄准高端的索尼很難佔到立足之地。

  根據Gartner的統計,去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索尼智能手機隻佔到了2%的份額。

  在智能手機業務之前,索尼已經對消費電子業務進行大規模重組,對外轉讓了筆記本電腦業務,電視機業務作為獨立子公司運營(之后成效不錯)。

  索尼為何突然提出要堅決守護智能手機的陣地?Fool網站認為主要有如下三個原因。

  扭虧預期樂觀

  賬面18億美元的虧損看上去相當糟糕,不過索尼手機業務的高管表示,2012年,索尼收購了愛立信公司在“索尼愛立信”合資公司的半數股權,之后虧損開始被“放大”。

  索尼認為,當年花費8.1億美元收購愛立信的股權,支付的價格過高,因此索尼開始減計部分資產,擴大了虧損額。高管表示,如果刨除資產減記的因素,索尼手機業務去年的運營利潤虧損額僅為3.3億美元。

  索尼已經開始對手機業務進行開源節流的重組,到2016年底,手機業務雇員數量將減少兩成,運營成本將降低三成。

  此前在瑞典的制造工廠和研發部門,索尼已經裁減了1000多名雇員,今年年底前還將在瑞典裁員2100人。

  索尼認為,這些重組舉動將會提高手機業務的效率和效益,改善產品線。去年索尼高管表示當務之急是讓手機業務扭虧為盈,索尼已經對銷售額出現兩到三成的下降做好了心理准備。

  產品進行多元化突破

  在智能手機上,索尼開始做出一些調整,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十幾款配置十分相似的Xperia手機產品,索尼可能希望覆蓋更多的消費群體。

  索尼的Z系列是唯一旗艦手機,不過有批評者認為不同代次的旗艦手機過於相似。比如已經在日本市場銷售的Z4手機,和Z3相比隻有很微小的區別。面對質疑聲,在國際版本中,索尼將型號修改成了Z3+。

  索尼最近還推出了C4手機,號稱是下一代的自拍手機,其採用更大的屏幕和500萬象素的自拍攝像頭,另外預裝了專用自拍軟件。

  媒體分析指出,索尼開始進行手機產品的多元化,這種類似三星電子的戰略是否會成功還不得而知,不過從長期以來,如果要削減運營成本,索尼必須嚴格控制上市的手機款式數量。

  自家硬件生態的中樞

  索尼此前果斷轉讓了VAIO個人電腦業務,原因是PC已經成為連續多年下滑的夕陽市場,索尼不宜再繼續糾纏。

  不過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業務截然不同,手機和索尼其他高增長業務和重要業務比如PlayStation游戲機、虛擬現實頭盔、穿戴設備、電視機、數碼相機等存在密切關聯。智能手機將成為索尼硬件生態中的一個中樞設備。

  去年九月份,索尼面向智能手機推出了一個軟件,可以通過Wi-Fi網絡,以流媒體方式運行PlayStation游戲機上的游戲。這實現了自家手機和游戲機的融合。未來,索尼還可能把名為“PSNow”的雲游戲業務,延伸到所有手機上。

  索尼在美國還推出了面向游戲機的流媒體電視服務,包月支付50美元,可以觀看50個頻道,未來電視服務也可能覆蓋智能手機這一設備。

  另外索尼已經在穿戴設備領域進行布局,而這些產品也和智能手機有著不可或缺的關系。據悉,索尼的穿戴設備包括基於安卓系統的智能手表,其中一款智能手表還能夠進行獨立通話。索尼也推出了一款運動手環。

  索尼高管表示,公司未來還會開發更多的聯網硬件,這些設備也將需要獲得索尼手機的支撐。

(責編:張歌、沈光倩)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