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

华为徐文伟分享创新实践:开放包容 升级理念

2019年09月20日16:24 | 来源:人民网-通信频道
小字号

2019年9月16-19日,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主办的首届全球创新大会以“在南京·创未来”为主题举办。身兼管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的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在本次全球创新大会上以《创新领航,推动世界进步》做主旨报告,分享华为的创新实践,从创新视角给人们带来新的思考:企业面向未来,能跑赢不确定性吗?华为作为一个创新实践的长跑者,它的创新实践对企业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有何借鉴?

空间引领:以开放包容撬动全球

徐文伟介绍,华为奉行不结盟原则,与所有的人交朋友,与学界合作、与客户合作、与同行合作,以撬动更多的资源,一起研发一起创新,共享成果。

以研发为例,华为利用全球资源搞研发,哪里有资源,哪里有人才,就在哪里建研发中心。不仅自建、与大学合作,在全球建立了16个研发中心并布局了60多个研究机构,还与客户共同研发,在全球建立了30多个联合创新中心。

截止目前,华为在全球参与了400多个标准组织,深度参与标准的制定,并拥有8万多项专利。买家只要支付一次性费用,就能永久使用华为现有的5G专利、许可证、代码、技术蓝图和生产技术诀窍。徐文伟提到华为不搞低价竞争,也是考虑到这样的行为不仅扰乱市场,反过来还可能被同行企业联手赶出这一市场。

时间超越:想绝活 放大招

华为正在从创新1.0时代迈向创新2.0时代。过去三十年华为的创新是基于客户需求的技术和工程创新,代表着华为创新的1.0时代,以为客户创造价值,帮助客户取得商业成功为目标。徐文伟介绍了两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说明华为怎样寻找客户挑战点和痛点,挑战现有技术,创新解决方案,成功地打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

把基站变成可移动的小盒子。2005年徐文伟带领华为人进军欧洲市场,突破诺基亚、爱立信的一统江山,靠的就是帮客户大幅度降低生命周期成本(CTO)的创新解决方案。彼时传统基站因欧洲古建筑多很难找到机房安装,耗电量又大,华为将通信基站改成了小盒子安放到屋顶,再拉根光纤到屋顶——于是不需要机房了,性能更好了,传统基站的电耗也没有了。华为凭借超级贴心的解决方案,如愿以偿打开了欧洲大城市的市场。

两个挑战者合作实现一网通吃。华为在进入欧洲市场之初,就想着挑战通信行业通行的建设方式,为它的运营商客户消除最大的痛点:2G建一张网,3G建一张网,后面4G也要建一张网——设备制造商开心,但运营商要投资三次,投不起。2007年华为推出解决方案,在德国穆尼黑获得了首选商用,在世界上第一个把2G3G合在了一起。现在到了5G,欧洲的移动运营商非常顺畅地实现5G、4G、3G、2G一台设备“通吃”。

创新理念升级:从1-N到0-1

华为将自己与客户视为有机整体,从客户痛点出发而联合各种资源挑战现有技术。创新1.0是基于基础技术和现有理论做工程和产品创新,是从1到N;面向万物感知、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时代,华为在科学引领下做前沿技术,进入发明时代,即从0到1,继续集结全球资源和人才,共同研究、共享成果,推动世界发展。

徐文伟以人们熟悉的手机举例:世界上第一个提供双摄像头,现在有四个摄像头;世界上第一个把AI嵌入到手机中;折叠屏;还有其他一些技术结晶:华为的基站设备都不用风扇,华为产品在海边不会腐蚀,等等。

“我们在全球有60多个基础技术实验室,700多位数学博士,200多位物理和化学博士。我们有两个数学研究所,早在1997年我们就在俄罗斯建立了第一个数学研究所,近年又在巴黎建立了第二个数学研究所。如果没有数学方法的支持,要么我们在很多工程上的想法实现不了,要么成本很高。我们是工程数学,我们非常重视数学。” 徐文伟说

徐文伟还表示,正在迈入创新2.0时代的华为,一直以来是以科学发展来引领前沿技术的研究。比如,当前正在研究DNA存储,一公斤DNA可以把今天全世界数据存下来,可以保留一千年。但是读的速度很慢,写的速度更慢,涉及基因编辑、基因测序,可能要20、30年以后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再比如类脑计算,这个行业里一个核心技术是计算存储,华为正在研究类脑存储;还有更前沿的原子制造,等等。(牛广文)

(责编:赵爽、孙红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