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

小米又传饥饿营销 这回或是真的缺货

潘敬文
2019年03月18日08:02 | 来源:信息时报
小字号
原标题:小米又传饥饿营销 这回或是真的缺货

  “各位关注小米9系列的米粉和用户:我们抱歉的通知您,由于货量不足,将严重影响用户的消费体验,我们决定取消明日的小米9系列开售的计划。我们深刻反省,秒罄无论如何不应该……”

  由于最新旗舰小米9上市后出现持续的“秒售罄”,近期大量网友批评小米又玩起“饥饿营销”。不仅于此,3月14日晚,小米商城进一步宣布“因备货不足”小米9 SE及小米9透明尊享版的开售也被取消。

  为平息用户的“抱怨”,小米高层不惜“自罚”前往工厂生产线“拧螺丝”。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小米这次并非是“饥饿营销”,而是因为自身对供应链把控不足而导致生产能力无法跟上。

  小米为缺货致歉

  2月20日,小米集团发布了小米9,并高调宣布王源成为小米手机品牌代言人。但伴随大肆广告宣传而来的却是可能令雷军万分尴尬的大面积缺货。2月26日,小米9开卖53秒即售罄。此后半个多月内的几轮发售,同样是“秒光”。不仅是在线上,小米9在线下同样缺货。有网友称,在线下的“小米之家”内,几乎找不到小米9踪影。某知名家电零售商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小米9是“偶尔来几台”。

  到了3月14日晚,小米商城在微博发文称,小米9 SE同步进入缺货状态:“因备货不足,我们决定将明天上午小米9 SE及小米9透明尊享版的开售取消。小米生产线上的全体员工,在尽最大努力进行备货,期待下次开售能够给米粉和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小米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在微博上致歉:“开放购买秒售罄是对用户体验的巨大伤害,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对此我们深刻反省并诚恳致歉。货不够,宁可不开卖。今天下午,小米中国区做出了这样的决定,积累更多货量再开卖。”

  小米方面向记者发来的一份官方回复表示:“目前正在全力备货,但各平台预约量巨大,为了米粉和用户的购物体验,我们决定暂时停止销售。”目前小米商城中给出的信息是,小米9、小米9 SE、小米9透明尊享版的新一轮开售时间均调整至3月19日上午10点。

  高层已经去“拧螺丝”

  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要求小米9“现货”的网友抱怨声,雷军在3月15日的微博上立下“军令状”:“如果小米9系列首月供货不能超过百万台,我立刻到工厂拧螺丝。”

  但网友对此并不买账,称雷军在“玩文字游戏”。因为此前雷军曾表示“假如小米9首月供货不足百万台,大家不用催了,我就去工厂拧螺丝。”而这次却改口说“小米9系列”。实际上雷军并不会真的去拧螺丝,因为此前他曾在另一条微博上打趣说:“也有米粉催我去拧螺丝,现在产线上都是机器自动拧螺丝了。”

  3月16日下午,小米联合创始人林斌晒出小米周末内部培训会的照片。林斌表示,只有完善的流程和能力的提升,才能系统性解决包括缺货等问题。“当然,如果大家非要看我拧螺丝才解气,那我也很愿意边拧螺丝边学习”,林斌说。

  目前看来,林斌可能已经顶替雷军去“拧螺丝”。早在2月28日,当日林斌发布微博称,刚从生产线下来,量还是太少了,真心对不起大家,大家要骂就现在骂吧。雷军接言:“Bin(林斌)已经在工厂待了一整天了。”而3月9日,林斌再次表示,缺货的本质原因是内部流程和管理上缺乏经验造成的,“当然,培训会后我马上回去继续拧螺丝。”

  分析称并非饥饿营销

  由于小米9频频被“秒光”,大量网友质疑小米又开始玩“饥饿营销”。不过有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小米目前的情况与“饥饿营销”无关,倒像是产能跟不上导致的“真缺货”。

  “如果真的做饥饿营销,一定会在网上以及线下一点点地发货,而不是彻底停止销售。因此小米这次直接停售估计也是要撇清饥饿营销的指责。”一本地渠道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从小米这次的应对来看,并没有表现出太多“饥饿营销”的影子。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向记者表示,整个行业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低迷,元器件厂家对2019年的需求是比较悲观的,预计元器件的订单将会减少。“但是今年以来,由于小米9和vivo新推子品牌iQoo的强势拉升,导致上游端反应不过来,进而产生了缺货的情况。”孙燕飚说道,毕竟手机只要缺一个零部件,就没法供货。

  “小米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的工厂。”广州手机圈知名观察人士陈欢向记者表示,尽管在小米9发布会上,雷军宣称“如今小米生产能力、制造能力已经是世界级”,但实际上小米手机的生产是依靠富士康以及比亚迪来代工。相反,小米的竞争对手华为、vivo、oppo都拥有自己的手机制造工厂,因此生产始终是小米的薄弱环节。

  实际上,雷军此前曾表示,小米9代工厂在富士康之外新增了比亚迪。他甚至表示比亚迪生产的小米9首批产品已下线,但事实证明对供应链的把控仍然成为小米最大麻烦。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小米似乎缺乏预测销量的能力,而始终只敢一点点地增加产能,这最终导致频繁缺货出现。”

(责编:毕磊、杨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