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

建站需求激增 中国铁塔面临5G大考

姚翀
2018年07月19日08:12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国铁塔面临5G大考

  消息人士透露,中国铁塔公司最快有望于7月底到8月上旬在港交所上市,而这将可能是今年港交所的最大IPO。

  随着公网覆盖测试成功完成,我国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实现4G网络全覆盖,即便是在桥中的沉海隧道,手机依然能进行视频通话。这样的成就背后,通信设施建设支持功不可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基站覆盖支持采用的是迥异于前的建设方式,“通信塔”和“社会塔”互通共享,而中国铁塔的探索,也首次较为完整地展示在公众面前。“跨界”,很可能是未来基站建设与建设方发展的关键词,但仍面临重重挑战。

  世纪工程覆盖4G网络

  夏日的珠海,骄阳似火,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卧于海面,绵延前方。半年前,连接粤港澳的它具备了通车条件,而这两天,它又迎来了一个里程碑的时刻。

  4G信号满格,可进行视频通话,下载软件速度如在城市小区。这是南方日报记者在距离海平面近50米的大桥海底沉管隧道进行测试的结果。这不免令人惊讶,但这是事实——在深海之上铺开的港珠澳大桥,并非信息孤岛,而是连通了粤港澳的信息大桥。

  近日,广东铁塔公司对外透露,从需求承接到工程完结,历时3年零2个月,与大桥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已经完工,完美融合于大桥,三家运营商的网络验收测试全优。

  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其主体工程包括29.6公里的桥梁、6.7公里海底隧道以及连接海底隧道与海面桥梁的东西人工岛。据悉,在信息连接上,该大桥的整个主体工程,除了桥梁、隧道安装了应急求助通信电话外,还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为社会提供的公共通信网络。

  与以往的工程不同的是,港珠澳大桥公网覆盖工程的通信设施100%共享现有设施资源,总体投资成本相比传统模式下降了66%,建设周期缩短了65天。

  通信基础设施互通共享

  港珠澳大桥公网覆盖工程的通信设施100%共享现有设施资源,意味着支持港珠澳大桥4G网络信号的基站外形是“千姿百态”的,并不像多数人以往印象中的站塔。

  把社会各个区域里的站、杆、塔利用起来,实现其与基站建设的互通,是中国铁塔公司近一年来正在尝试的通信基站建设新思路。“电力塔、市政设施的灯杆、监控杆等,都是可以充分利用,与基站实现互通的。”

  铁塔公司将这种模式称为“通信塔”与“社会塔”的互通。在其看来,“通信塔”变“社会塔”,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多元化综合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社会塔”变“通信塔”,盘活社会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助力通信基站快速高效建设。

  除了港珠澳大桥项目,铁塔公司目前已在西成高铁、济南大明湖景区、陕西汉中天汉长街等地方用上了这种建设模式。不过,相较于具体的工程项目,今年达成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合作,可能更为这种模式的全面铺开提供了可能。

  4月24日、25日,中国铁塔分别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总部层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共享铁塔”的全新合作模式,标志电力、通信两大行业间资源共享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大电网公司向中国铁塔开放输电杆塔,支持通信基站快速经济高效建设。

  而就在上月底,这一合作也在全国通信大省广东落地——广东铁塔和南方电网广东电网签署资源共享合作框架协议。

  按照协议,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积极向广东铁塔开放密布全省城乡和公路铁路沿线的电力杆塔资源,支持通信基站建设;同时,广东铁塔利用丰富的通信站址资源及基于物联网+互联网的信息化运营平台,为电力杆塔信息监控、电力无线专网建设等提供有效支撑服务。

  据中国铁塔公司统计,新建一座地面通信塔塔体及基础平均造价14.2万元,占地30平方米,利用已有的电网铁塔杆体进行基站建设,平均每个站可缩短建设周期约60天。同时,通过初步测算,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可匹配共享1000余座铁塔、杆塔资源用于加建通讯基站,累计可节约土地资源近3万平方米、缩短建设周期6万多天、减少重复建设成本上亿元。

  未来基站建设挑战重重

  2014年7月,中国铁塔成立,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铁塔聚焦于从三大运营商手中交割已建成的基站,并开始统筹建设三家皆可同时租用的新基站。不过,成立后仅仅三年多,铁塔已经迈出了通信业的“圈圈”,开始谋求跨行业的合作。如此快地展开新模式探索,基站建设需求的不断增加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流量漫游费已经取消,而三大运营商的“不限”流量套餐价格也在不断“下探”,在这样的价格优惠刺激下,用户的流量需求也大增,而这就对基站支持提出了大考验,无论是从覆盖面和密度来讲,4G基站的建设只能做到更多更快,在目前高需求地域往往地理空间也宝贵而有限的实际情况下,这就是一个难题,如果放眼到将要带来的5G时代,这更将成为一个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2G/3G/4G,5G使用的是更高的频段,因而单个基站覆盖的范围将会变小,这意味着相同覆盖面积下,5G的基站数量将会比4G更多。

  通俗来讲,新的5G信号不是依靠相隔很远的信号塔,而是来自邻里和商业区平均相隔500英尺的小型设备,且大部分设备都在路灯或电线杆上,其容器尺寸往往和冰箱大小差不多。

  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所总工刘光毅表示,中国移动有信心到2020年商用部署的5G基站达到10000个。不过,不少专家就认为,仅仅10000个的数量是远远不够满足覆盖需求的。

  据测算,想要保证5G高速率和广覆盖需求,5G基站的数量可能是4G的2-3倍,目前,4G基站其实已经颇为密集。而如此多的基站建设数量要求,意味着找到地方建基站并非易事。而这也是为何在未来依托各行各业社会资源的微站会成为主流。

  广东铁塔技术人员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5G基站密度要求很高,如果不把基站建设布局纳入城市规划提前考虑,而是“滞后”性建设,则很难满足要求。“就像现在用地规划中往往包含绿化用地一样,基站建设的布局和预留也应该出现在规划中。”

  去年,工信部联合国土部、住建部印发《关于加强移动通信铁塔站址用地及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推动解决多年来基站规划建设和土地确权的老大难问题。29个省(区、市)相继与中国铁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铁塔基站为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将其建设发展纳入当地规划。

  而日前,广东发布《广东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2018年底前,中国铁塔广东省分公司(以下简称“广东铁塔”)会同当地信息化、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以5G网络站址布局为重点,制定各市移动通信铁塔站址建设规划(2018—2022年)。

  这无疑是重大举措。不过,有通信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具体到将基站建设规划纳入到每个城市的规划,仍有很多困难要克服,需要较长时间,基于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这个任务很紧迫。

  跨界合作目的深远

  “通信塔”与“社会塔”互通,可视为中国铁塔将与多个行业展开跨界合作。实际上,除了通信支撑的迫切需要,这更可能成为铁塔公司未来的主要经营模式。

  中国铁塔自2014年成立之初,其资产来源于三家运营商,人员也主要来自三家运营商。目前,中国移动持股比例达38.0%,联通持股比例为28.1%,中国电信为27.9%,中国国新为6.0%。

  2015年至2017年,中国铁塔分别收入88.02亿、559.97亿及686.65亿元人民币。从利润来看,该公司2015年亏损35.96亿元人民币,2016年净利7600万元,2017年净利19.43亿元人民币。

  从数据来看,公司的势头似乎不错,不过具体到实际的经营,可就没那么简单。“我们公司一方面要使三家公司(三大运营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要给股东创造利润。”中国铁塔董事长兼总经理佟吉禄曾表示。

  中国铁塔的诞生,是把三大运营商的铁塔基建部分打包,成立一家新公司统一运营管理,三大运营商以后要用铁塔要向中国铁塔租赁。三大运营商目前既是铁塔公司的股东,又是铁塔公司的客户——去年,来自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收入分别占53.6%、23.7%和22.5%。

  这就意味着,成立三年多来,铁塔公司要做的一个重要事情,就是完成运营商存量铁塔的交割,同时统筹三家运营商需求,规划建设新塔。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省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事实上有较大差异,对于一些网络通信较为发达的地区,由于运营商手上的存量铁塔数量较多,铁塔公司需要花较多的钱从运营商手上交割存量塔,因而这部分支出较大,甚至几乎与新建铁塔的租赁收入差不多,出现盈亏相抵或者亏损的情形。

  佟吉禄曾在一次会议上对外透露,三年来,中国铁塔一共承担三家提出的塔类建设项目158万个,几乎相当于前三十年建设的总量。当前,中国铁塔与中国联通的新建共享达到了92.4%,中国电信的新建共享达到了90%,中国移动的共享率达到了46.8%。三年来,新建共享率从14.3%提升到了72%。

  目前,在业务收入方面,中国铁塔的主营业务仍为塔类业务、室分和微站业务、跨行业站址应用与信息业务。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塔类业务中的宏站业务是铁塔主要的收入来源,2017年该项业务占总营收97.3%。

  不过,铁塔公司显然希望企业业务发展更为多元,且具有更大的自主性,而跨界共享铁塔,相互合作,就是这个成立三年多的“创业公司”目前正着力推进的经营战略上的突破。

  如在环保领域,该企业利用点多面广的通信铁塔的挂载优势,实施了“2+26” 空气质量网格化监管项目,一个月内在两个直辖市和26个城市完成超过1000台pm2.5设备的部署;在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为当地环保局提供环保监控信息化解决方案,预计环保监控的热成像摄像头建设规模将在今年超过20000个。

  实际上,将“通信塔”变“社会塔”,跨界输出解决方案,铁塔谋得业务拓展和新收入,而将“社会塔”变“通信塔”,铁塔则希望通过共享社会资源建塔,降低成本,提升基站广覆盖高密度的可能性。

  一组数据明确地显现出了这样的运营模式选择。——中国铁塔已成立专业化的业务拓展部门,面向环保、地震、公安、农/林业、气象、电力、海事、铁路、民航、广电网络等十几个行业,提供专业化的跨行业站址应用及信息服务。今年上半年,中国铁塔跨行业业务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快速增长态势,月复合增长率仍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前4个月的收入已超过2017年全年。

  按照中国铁塔2014年7月成立时明确的“三步走”战略,它已经完成“快速形成新建能力”“完成存量铁塔资产注入”的前两步,接下来的一步则是上市。

  消息人士透露,中国铁塔公司最快有望于7月底到8月上旬在港交所上市,而这将可能是今年港交所的最大IPO。

  此番香港上市后,中国铁塔还计划在A股上市。不过,能不能过盈利那道槛,还待时间检验。“三年盈利后,铁塔才能在A股上市,而那时,员工持股等举措才会被考虑在内。”铁塔相关人士表示。

(责编:赵超、杨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