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
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正文

手机诈骗花样多擦亮眼睛莫轻信

2015年05月22日09:34  来源:河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手机诈骗花样多擦亮眼睛莫轻信

  手机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标配,同原有的接听电话、发送信息的初级功能相比,手机支付业务也得到了更多的应用。轻轻点按手机页面,用手机购物成为不少人的必选项目。

  但是在人们日常消费方便、快捷的同时,一只黑手也在伺机而动,很多人都会收到各种骗钱的手机信息或电话,稍不留神,就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据报道,公安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全国通信信息诈骗案件从10万起激增至40万起,年均增长超30%。2014年因通信信息诈骗导致的公众损失达100多亿元。

  通信信息诈骗高发

  3月份以来,不少人可能会收到这样一条手机信息:“尊敬的用户:您的手机话费积分已满兑换****元现金条件,手机登录http://waip-10086m.com/兑换。”发件人写着10086。

  登录网站后,网页会提示你几百元或是上千元的中奖信息,想要得到奖金,就要按照要求,在网页上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号和提款密码,很快,你就中招了:密码被骗子盗走,卡内存款被转走。

  没经验的用户看到网址是10086,可能以为是真的,但是还有一个“m”,是“10086m.com”,这是一个钓鱼网站,千万不要按照上面的方法操作。

  中国移动5月10日郑重提醒用户,这是伪基站发出的信息,是新型的诈骗手段。

  今年4月,郑州市民高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尊敬的网银用户,你的中行E令将于次日过期,请尽快登录WWW.BOCVK.COM.进行升级,给您带来不便请谅解,详询95566(中国银行)。”

  根据网页提示,高先生输入用户名、密码,随时产生的中行E令(动态口令)、身份证号等信息后,页面显示升级成功。但是事后当他再次登录自己的中国银行网银账号时,发现自己账号上的101万元存款已经被转走了。

  用手机发送诱导信息,利用钓鱼网站吸引上钩,电话和网页混合型诈骗现象目前呈现高发态势。

  5月16日,中国电信公司的工程师赵先生接受采访时说,诈骗人发送的短信中暗藏手机木马程序,下载链接或钓鱼网站链接,会诱使被害人点击、安装木马程序或进入钓鱼网站后,诈骗人可轻易获取被害人的银行卡号、密码及相关验证信息,进而通过支付宝、快钱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费套现。

  据央视5月17日的报道,湖北省公安县警方破获的一起“木马短信”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就是利用木马短信,拦截手机短信,盗刷银行卡资金,犯罪团伙通过木马程序控制了至少500部手机。

  利用通信工具和通信技术的诈骗案件频发,诈骗手段不断变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经常汇总一些骗术,告诫人们在接到手机信息和手机电话时,提高警惕,防止财产发生意外。

  新型诈骗破案难

  “××银行通知:贵用户取款卡刚刚在×××刷卡消费××××元,已授权通过,授权码1658。如有疑问请拨×××—××××××××查询。”

  当持卡人拨打该电话询问有关情况时,犯罪嫌疑人称正在调查,需要持卡人积极配合,要求持卡人提供账号及密码。在采访中,郑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警方提示,这一定是诈骗信息。

  警方提醒,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给事主打电话,谎称事主个人信息泄露,银行账号被人利用贩毒、洗黑钱等犯罪行为,要求事主及时进行账号保护、清查,并要求事主将存款转到其事先准备好的银行卡的账号上,让事主到ATM机上按其指令进行操作或直接转账,这种骗术必须小心。

  有的短信称该手机用户的朋友为他点播了歌曲,请他拨打某电话收听,如果手机用户回电话听歌就会被收取高额话费。有的短信打着“短信速配”、“网上恋人”的旗号,引诱手机用户回复短信,结果回复短信的用户的手机号码就会被一些非法短信网站锁定从而支付高额话费。有的短信通过窃取手机SIM卡信息骗取话费,如果手机用户按照短信的指示操作了,SIM卡号就可能被骗取,诈骗者就可以利用该卡随意拨打电话。

  5月18日,开发区分局王警官接受采访时说,几年前的手机诈骗信息,多集中在冒充亲友号码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可以更改的手机来电显示软件,收集到一些用户的供求信息或亲友信息,通过打电话的方式诈骗。

  针对这种诈骗方式,警方提醒,接听电话时,一旦涉及对方要求存入钱款、提供现金、提供财物时,务必要确认通话人是手机机主,不应简单的以来电号码即判断对方身份。

  据了解,每个城市的手机号码段都是已经分配好的,有一定的规律性。诈骗者可以根据某一城市的号码段向该城市的手机用户发送短信。此外,诈骗者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比如消费者留给一些商家的手机号码,有的通讯公司卖出的手机号码等,来获取特定人群的手机号码,提高目标的针对性。

  不法分子使用短信群发器和群发软件等专用工具,能够在短时间内向成千上万的手机用户群发送短信,轻而易举地扩大诈骗短信的传播范围,提高诈骗的命中率。

  整个诈骗过程中只见文字,不知道诈骗者的身份、作案地点等其他信息,这种隐蔽的作案手段导致案件很难破获。

  赃款追缴亟待法律支撑

  开发区分局王警官介绍,2014年以来的很多诈骗方式主要是针对企业用户,涉案金额较大。2014年12月,一家企业的微信朋友圈被黑客获取,犯罪嫌疑人分析好友资料后,发现了谁是企业的高管、会计和财务人员,他们在朋友圈里冒充高管发出指令,引导会计支出一笔50万元的转账金额。至今,这一案件还在调查中。

  手机短信的传播不受地点的限制,具有流动性。诈骗者为了掩藏自己的身份和作案地点等信息,经常使用异地手机、多部手机进行诈骗。流动性使诈骗团伙一般采取跨区域、流动作案的方式,活动不易暴露,非常不利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取证等工作的开展。

  郑州市某分局干警说,电信诈骗案件发案率逐年上升,技术手段高明,骗术不断翻新,令受害人防不胜防,追款非常困难。

  在他们受理的案件中,犯罪团伙多分布在广西、海南、广东和福建省,几乎全是团伙作案,作案手段多是从境外传播进来的,升级翻新快。从犯罪嫌疑人的转账记录看,很多资金都是转到了台湾地区或是缅甸、越南等国,很难追回。

  警方再次提醒广大市民,需要自觉增强防范意识,克服贪图便宜的心理,识破虚假手机短信,做到不接听、不回复陌生电话号码,不打开陌生的链接地址,降低此类诈骗事件的发生。

  北京大成(郑州)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苏铭提出,法律滞后是手机短信诈骗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法律对手机短信的一些基本问题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法律依据存在不足,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在手机诈骗的查处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⑦10

(责编:孟哲、毕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