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
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正文

假如生活伤害了你  也请且慢迁怒于手机

“假如生活不如意,必下意识迁怒于手机”,这种无厘头的归因论,几乎已成为现代人的条件反射。
2015年05月06日08:08  来源:西安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假如生活伤害了你 也请且慢迁怒于手机

日前,全国妇联等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晚上玩移动电子产品的频率越高,婚姻满意度就越低,因此全国妇联呼吁每天关机一小时,多与家人相处。(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7版)

“假如生活不如意,必下意识迁怒于手机”,这种无厘头的归因论,几乎已成为现代人的条件反射。于是乎,但凡面对父子疏离、友谊淡漠、学业荒废等等情形, “手机依赖症”都每每被视作始作俑者,而被大肆炮轰。

根据现有调查,我们似乎可以确信,“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婚姻不幸福”;可是,倘若把这一结论反过来说,“婚姻不幸福,故而倾向于多用手机”,又有何不可呢?要知道,在各类关联性调查中,“倒果为因”素来是最常见的逻辑谬误——又有谁能说清,婚姻不幸福、频繁使用手机,到底孰先孰后、孰因孰果呢?可以想见,当一些婚姻关系本身成为无聊的围城,总有些人拿手机来打发无聊的光景。终究只是人之常情而已,又何必动辄怪罪手机作梗!

尽管所谓“调查”未必那么严谨,但人们基于日常的生活经验,还是大致可以断定,“手机会影响婚姻幸福”。这是因为,移动电子产品,会占据大量的家庭交流时间、导致个体社交技能的退化,并会衍生出信息依赖症,以及相应的焦躁不安情绪……一个熟知的说法是,智能手机的大行其道,将人们从熟悉的家庭结构中抽离出来。其后,超越时空的网络本体被持续强化,而真实可触的亲人关系则被冷落一旁。

事实上,谁也不能否认“手机之恶”的存在,可我们同样不能肆意放大,这种“工具的负效应”。将一切罪与罚统统归于手机,只是一种敷衍塞责罢了。

无论是手机,还是其他工具产品,它们本质上都是技术中性的。有怎样的社会现实,便会有怎样的工具效应。所以,“关机一小时”,或许并不能让婚姻变得更幸福。只有当我们找回对婚姻生活的兴趣,找到经营家庭关系的耐心与技巧,一切才会真的变好起来。

(责编:孟哲、杨波)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