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
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正文

孟晚舟强调奋斗精神:财经团队诠释“华为人”

2015年01月12日16:51    手机看新闻

2015年新年来临之际,各公司的大佬们都会争相发表热情洋溢的新年贺词。

如华为轮值CEO胡厚崑在内部发布2015年新年贺词中所称,2014年华为实现超过15%的增长,未来将继续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三大BG深入拓展,如小米雷军的新年贺词“生态链将成为小米继续高速前进的最重要竞争力”。这些贺词的基调无不是昂扬奋进,或指引公司未来方向,或鼓舞员工士气。

在这些科技大佬的新年贺词中,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华为CFO孟晚舟也发表了2015新年致辞。

之所以说孟晚舟与众不同,其一,这是来自企业CFO的致辞,前所未有;其二,能在如此隆重的致辞中以“黑胶唱片、帽子歌后凤飞飞”开场,这在所有的男性科技大佬中确实少见。

但也正因为这份独特,一个不为人知的华为财经团队才得以浮出水面,而又通过孟晚舟——女高管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故事讲出了这支“神秘部队”令人心生敬畏的拼搏和一如既往的“疯狂”。

我倒是认为,比起其它那些科技企业家们隆重而正式的贺词,孟晚舟关于华为财经团队的真实故事,更有感染力。华为,这家营收已经达到 460亿美元体量的大企业,如何再提振员工士气、如何进一步发展?

“掌声响起来,让我们为自己喝彩”,一个女性高管的新年故事,这一打动人心的新年致辞方式,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460亿美元的背后

11月底,我在埃及旅行。开罗街头到处都是华为Mate7的广告。一位前华为高管看我去了埃及,在朋友圈里给我留言,如何避开战乱,保护自己。是的,那几天在埃及的街头,随处可以看到军车、持枪的军人。

这位前华为高管此前就是负责北非市场,八年里,他已经熟悉了那边的战乱。而在开罗街头的华为手机广告,不仅是华为的大手笔投入,还有华为与当地运营商关系的融洽,深入这一市场所做的工作。

作为一个观光者,仅我亲眼所见的北非,就能感觉到华为一线销售团队在此的扎根,而更深入去看,华为财经团队在全世界的拓展,更有着不易。

如孟晚舟的致辞中所讲的故事:2014年6月,ISIS发动了战争。旧乱未愈,新乱又至,在伊拉克那个枪炮就像鞭炮声一样惯常的国家,当地人为躲避战火都纷纷撤离。伊拉克CFO江文生却提前结束休假赶回巴格达。代表处同事见到他时,惊讶地问:“为什么这时还回来?”他笑着说:“我赶回来陪你们一起害怕!”当人们尽力脱离危险环境时,华为员工却向相反的方向前进,华为财经人再次微笑着迎接挑战。

面对艰苦的环境,遇到战争、疫情、疾病、贫穷,不退缩,坚守自己的岗位。不仅如此,面对有挑战性的工作,兢兢业业,想尽办法,高质量完成任务,这才是华为的财经团队。

去年11月,东北欧预算经理丁忠应,在例行的年度体检中查出甲状腺癌。此时,由他所负责的地区部2015年全预算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丁忠应则向区域CFO提出:“全预算12月9日汇报,让我做完预算再回国治病吧!”

当工作与个人身体状况有冲突时,将个人的困难排在公司利益后面,任劳任怨,坚决完成任务,丁忠应的事迹其实在华为财经团队并不少见。

中国的通信产品走出国门,往往是先从亚非拉做起,贫穷落后、物资匮乏的地区实在太多了,财经员工与一线销售人员一起苦中作乐。最重要的是,财经团队与销售人员还不一样,他们需要下载各项经营分析的数据,没有专家团队的指导和帮助,只能自己借助e-learning平台,自己学,自己悟。

2014年,华为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46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5%。孟晚舟称,为财经团队喝彩,为财经团队的努力和付出喝彩,为财经团队的信念和执着喝彩。

事实上,在华为460亿美元营收的背后,不只是销售人员的努力,而是包括华为财经团队所有人员的共同奋斗。

财经团队:行动是最好的诠释

记得与一位从巴西做生意回国的朋友聊天,听他谈起巴西见闻。他说,在巴西人看来,去巴西的中国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游客,一种就是华为人。

能让巴西人都有这样的看法,可见华为人在巴西的扎根之深。如孟晚舟所说,巴西复杂的经营环境,让无数的外资企业都往而兴叹。连Steve Jobs生前曾立下帮规:“决不在这片,不可能让外资盈利的土地上开设苹果店。”

华为最初在巴西也不顺利,摸爬滚打之后,仍遭遇了连续数年的亏损。此后,巴西财经团队主动将2014年的所有周末改为“单休”,以便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资源,在数据分析和根因挖掘上,发现一个问题,就制定一个改进计划;识别一个风险,就讨论一个风险预案。终于,在临近2014年岁末的时候,代表处经营结果再次“转正”。

在桑巴舞的土地上,与一天只工作四五个小时的拉丁民族做生意,却能实现赢利,这背后的推动力必须是极大的,不行动就没有效益,只能推动着巴西人一起往前走。所以,才有了巴西人眼中的“一种是华为人”的看法。

企业文化:奋斗精神+创新精神

成立不久,华为就把国际化作为自己的目标。早在1994年10月,华为成立后的第六年,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的电信展上,华为展台很大,产品虽然不多,但在众多国际电信巨头的包围中,华为的标志非常鲜明。以自己的“弱小”身躯就敢站在爱立信、西门子等电信巨头身旁,这样的勇气,唯有华为有。

这时的中兴、大唐等企业都是在国内展厅立足。90年代中期,别的通信企业在国内还自顾不暇。对这一切,曾经是华为企业网络事业部总工的赵燕光记得很清楚,也让他加盟了华为。但是,如赵燕光一样能理解华为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对华为的举动还抱以嘲笑。“花那么多钱到国外参展,投入那么大,不也打了水漂,”这样的声音,华为人听得多了。

但任正非坚持了下来,到国外亮相只是华为国际化小小的一部分,外露的一部分,而内在,在技术、产品、组织、市场等各方面,华为的国际化进程一直在加速、加速,甚至急行军。而这一次孟晚舟关于华为财经团队的真实故事,“掌声响起来,让我们为自己喝彩”,又让人们看到了曾经神秘的华为财经团队所付出的努力和执着。

当时,全球电信业因为3G的冒进而带来的“寒意”还不是特别明显,但任正非就是感觉到了。在《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里,任正非认为 “华为存在的问题不知要多少日日夜夜才数得清楚……华为的冬天正在到来,各种机制、管理等正面临危机,已经到了不得不调整、改革的地步”。

然而文章发表之后的半年,当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寒流渐渐迫近时,更多的国内企业老总这才发现华为的远见卓识,也才明白,华为高速发展的根本,在于其深刻的忧患意识。

任正非曾经写下:“只有牺牲精神的人,才有可能最终成长为将军;只有长期坚持自我批判的人,才会有广阔的胸怀。”

奋斗加创新、忧患贯穿始终,华为正是凭借这样的企业文化,才使得财务表现越来越好,也才能攻坚突破了很多新市场。

尤其是未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电信市场环境,华为需要反应更快,更灵活,面对竞争激烈的手机终端市场,华为还要更注重创新,更注重团队合作,这需要华为人付出更多努力。

此前在《华为人报》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由华为人自己所写的海外开拓的故事,这一次,由华为的女高管孟晚舟在新年致辞中讲述了财经团队的奋斗,这无疑更鼓舞士气。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