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
人民网>>人民网通信频道>>正文

北京:私家车叫车软件拉活属黑车

郭超

2015年01月07日09:19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北京:私家车叫车软件拉活属黑车

北京:私家车叫车软件拉活属黑车

司机用打车软件接单,手机上显示着“用车明细”。

北京:私家车叫车软件拉活属黑车

  昨日下午3时,北京交通执法总队在首都机场查处涉嫌从事非法运营载客的私家车。 本版图片/实习生 赵泽众 摄

  新京报讯北京将严查非出租运营车辆利用“专车”叫车软件参与租赁运营。昨天,记者从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获悉,2014年以来共查处借助网络平台和手机软件从事非法运营的黑车47辆。相关负责人表态,组织没有出租车运营资质的车辆参与出租运营全部属于违法。

  去年来查处黑车47辆

  去年,沈阳、南京交通管理部门先后表态,私家车、挂靠车等非汽车租赁企业所属车辆拉活属于非法运营。上海已经开始严格执法,查扣一批滴滴“专车”并开出了罚单。

  据了解,去年8月,北京市出台《关于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营运提供便利的通知》,规定私家车不得从事汽车租赁经营,汽车租赁服务不允许配备司机,与出租客运经营区别开。

  根据《通知》,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对打车软件公司使用“黑车”参与非法运营的情况进行查处,2014年全年共查处借助网络平台和手机软件从事非法运营的黑车47辆。在“黑专车”常出没的首都机场,已经查处9辆租赁经营的私家车。

  “挂靠”租赁公司属违规

  虽然有管理规范的约束,但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很多推出“专车”的公司采用挂靠的方式规避交通部门的规范管理。即打车软件公司并不购买车辆,在与正规汽车租赁公司合作的同时,以私家车“挂靠”租赁公司的方式,招募私家车加入。一些本来是“黑车”的车主,通过“挂靠”第三方租赁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借机“洗白”身份。

  市交通执法总队负责人表示,当前“挂靠”模式不合规。据了解,当前市场上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的私车微乎其微,大部分都没有运营资质。另一方面,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0条)》的规定,借助手机软件预约租车的行为属于无照运营,应按照规定予以处罚。

  这也就是说,目前只有出租车才具备运营资质,昨天记者向交通执法部门核实得知,没有出租车运营资质的车辆参与出租运营的行为,全部属于违法。

  “我们今年会在处罚力度上加大,违法运营按照‘黑车’处罚。”交通执法总队该负责人说,多次违规的企业还将被约谈,由于移动叫车行业属于互联网行业管理范围,交通部门没有权限执法,今年也会将严重违规的行为移交有关部门共同查处。

  ■ 现场

  “黑车”变“专车”6天接单6000元

  昨日15时许,记者在首都机场跟随交通执法大队队员对可疑的私家车进行检查,很快便发现两辆打着“专车”名号,利用打车软件载客的私家车。

  一辆黑色帕萨特轿车的司机,被执法队员发现在车内和乘客进行交易后,面对执法队员的询问,显得十分抗拒,他不仅一直攥着手机,不允许查看交易明细,还拒绝下车接受调查。

  通过对驾驶人和乘客的询问,执法队员调查档案后发现,该名驾驶人在2013年12月6日便因非法载客被处罚。此番“黑车”司机通过打车软件“改头换面”,成了“专车”司机仍被执法队员查处。

  从亦庄锦江富园大酒店到首都机场T3航站楼近40公里,乘客使用打车软件共需支付246元,因为乘客有50元的代金券,本次交易实际支付196元,但仍比一般打车贵20%左右。据交通执法大队负责人介绍,打车软件的专车服务费用比一般的打车费用要高20%-30%,虽然打车软件会给乘客发放高达几十元的电子代金券,但由于在每单中能抽取20%的佣金,打车软件仍能从中获利不少。

  对于参与运营的司机来说,每天也“进账”不少。执法队员查该司机手机交易记录发现,仅2015年一月份6天之内,这名“专车”司机便接了58单的“专车”,共计6655元。

  ■ 各方声音

  叫车软件

  此前称将让程序更合规范

  昨天,记者电话联系在北京仍有“专车”运营的“易到用车”,但未得到回复。此前,“易到用车”负责人高调回应“黑车质疑”,他强调易到用车会让自己的程序更加合乎程序和规范,并且也要求租车公司提供更加合规的车辆,而易到用车已经退出打车市场,目前公司不涉及打车业务。

  乘客

  建议“专车”在监管下运营

  家住左安门外的市民张小姐经常用打车软件叫“专车”上班,她说,虽然专车的资费比出租车贵,但是打车软件经常送一些专车电子代金券,算下来打专车只需要自己支付10元左右,而打出租车需要支付20元左右。而且专车的服务比较好,她第一次坐专车时,上下车的时候司机都给她开门。不过,她坦言,乘坐专车时没有乘坐出租车放心,尤其是晚上不敢一个人打专车。她认为如果“专车”能在监管下运营,而不是一刀切,对于乘客和司机而言都有好处。

  专家

  叫车产业不应“一棍子打死”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认为,私家车挂靠在租赁公司名下的运营行为,本身就是违反现行法律以及管理规定的。现在仍有互联网叫车企业利用改头换面的“专车”,绕开监管,虽然名字上不再是出租车运营,但实际还是参与了出租车市场。

  赵占领称,执法部门管理有一定难度。查处时执法人员需要抓现行,并及时固定交易证据。他建议,应从根本上杜绝这种违规的司机端注册行为。此外,现在北京的汽车租赁企业获得车辆需要指标并进行备案,每年增量很少。这也是导致电招企业不惜冒着风险引入私家车运营的一个原因。他认为,对于新兴的移动叫车产业,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出台一些标准,并给予相应的市场扶持,使这个行业向着正规的方向发展。

  ■ 链接

  上海

  组织私家车运营服务商也罚

  上海市自2014年8月1日起实施《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若干规定》和《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办法》,其中规定,私家车严禁进入运营市场;召车信息服务商必须向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提供驾驶员和车辆的信息,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营运资格的认定后,方可进行合法运营,如果经交管部门认定不具备营运资格的,“打车软件”服务商不得提供召车信息服务。

  对于违反上述规范要求的,交通管理部门将对服务商处以3万-10万元的罚款。

  美国

  打车软件走向全球200城市

  2009年成立于美国的Uber打车应用软件,已经在全世界200多个城市运营。通过Uber,私家车也可以扮演出租车的角色。

  不过Uber并不是在所有城市都受认可,2014年9月,德国法兰克福州法院对Uber在德国的使用作出判决,称因Uber名下的司机没有客运执照,也不满足健康检查等出租车司机的必要条件,暂不允许该公司继续经营。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郭超 实习生赵泽众

  (原标题:私家车叫车软件拉活属黑车)

(责编:张歌、赵超)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