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逐渐强大,出现的各类故障也越来越五花八门。人们在手机维修时总会遇到各类问题,却不知如何正确判断故障,避免被不良商家蒙骗。
其实,手机维修问题不外乎五类,那么在实际操作中碰到一些郁闷事儿又该如何维权呢?此次,记者特邀台湾知名手机代理渠道商神脑国际的维修专家和协力律师事务所吴皓律师逐一点评。
- 小题大做:小瑕疵忽悠成大问题
上周三下午,市民张先生正在浦东外出办公,与客户联系业务,没想到手机听筒声音越来越轻,最后竟然完全听不见对方的声音。情急之下,他跑进附近的商场,正好在一楼看见有一家维修店,于是便让维修人员检查一下。维修人员拿过手机,“检测”了一番,说手机听筒严重损坏,要拆机换听筒,维修费300元。张先生觉得太贵,但自己又不知道如何修复,只得乖乖交钱,任人宰割。
【专家】郑清福:手机听筒声音变轻往往是因为使用时间过长,导致灰尘积聚在听筒周围。在碰到此类问题时,消费者只需用小刷子刷一下即可,并不一定都是听筒损坏。
【律师】吴皓:注意在维修时索要发票,上面请维修方注明“修什么,多少钱,为什么修,换了什么”。如果双方意见不一致,张先生可以向工商行政举报或向消保委举报。不过注意,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工商行政有处罚权,消保委只有督促调解权。投诉哪家效果更好由张先生自己判断。
- 偷梁换柱:维修手机变成配件遭窃
今年3月初,市民林女士的手机突然自动关机,尝试了好几次都未能开机。她便找了一家手机维修店,看看能不能给修好。该店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帮忙看看,便将手机拿到了接待台后面的屋子里去倒腾。林女士觉得很奇怪,工作人员解释说,柜面没有相应的维修工具,手机过一会儿就能修好。十几分钟后,工作人员称,问题已处理完毕,总共花费260元。林女士拿着手机仔细打量,外形上根本无法看出究竟,打开手机的后盖,发现手机电池已经换成了旧的。为了此事,她与该店发生了争执……
【专家】郑清福:如果维修人员说要拿到工作间维修,或需要将手机留在维修点,消费者有权在取机时查看手机配置,或要求商家把损坏的零部件保留下来,取机时一并还给自己,避免掉入不法商贩的陷阱。
【律师】吴皓:这是典型的商业欺诈行为,林女士可直接向工商行政举报要求处罚。市民今后维修手机时记得在送修前要拍一张手机照片,维修后也要拍一张。但这种取证方法易忽视。
- 漫天要价:维修费用与售价“倒挂”
前不久,市民孙小姐下班到家准备开门,掏钥匙的时候手机不慎跌落,拾起后发现屏幕已碎,显示白茫茫的一片。由于根本无法使用,她立即前往小区附近的手机维修店。在一家挂牌为“专业手机维修店”,店主拿着手机连连摇头,说屏幕已经彻底损坏,换个新的要800元。
孙小姐告诉记者:“买这个手机才花了1000多,换个屏幕都快抵得上买个新手机了。”后来,孙小姐去了一家较大的维修铺,店主看了手机的损坏情况后,表示问题不大,换屏只需要200元。直到这时,孙小姐才知道差一点栽了大跟头。
【专家】王三信:消费者在遇到手机出现损坏的状况下,千万不要“急病乱投医”。不少手机维修店并没有独立的门市,他们往往是依附于一些小型的手机卖场,利用消费者着急的心态,随意开价,赚取暴利。维修手机时,消费者要选择有资质的维修店,注意店内是否有明码标价的维修价格公示,必要的时候可以货比三家,避免被黑心商贩坑蒙拐骗。
- 无中生有:操作有误区,偏说成手机有问题
上周末,由于操作不熟练,市民赵老伯误把自己的操作失误当成了手机故障。他去维修店寻求帮助,店员竟利用其不熟悉手机操作,骗他说手机出了大问题,令赵老伯大为恼火。
赵老伯说,一个月前,他在朋友的陪同下买了台新款的智能手机。虽然朋友有教过如何正确操作,但由于是第一次用智能手机,加上年纪大了,他总是在操作时出现一些问题。上周末,他在接听朋友来电时误将对方电话挂断,来来回回好几次。赵老伯以为是手机出故障了,急得连忙去维修店维修。店员接过手机摆弄了几下,告诉老伯说手机出现大问题了,维修的话要好几百,相应的配件还要从总店调货。这时,边上一位好心的男士恰巧看到,他告诉老伯,手机没什么问题,只是接电话滑屏时,滑屏方向反了。老伯一听,才知道自己险些上当。
【专家】王三信: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朋友开始选择使用智能手机,但他们往往对手机操作不熟悉,将操作失误错认为是手机故障。建议消费者请教使用手机比较熟的家人及朋友,那么,维修商的这种接近于敲诈的行为就不可能得逞了。
【律师】吴皓:不建议老年人用智能手机,在维修时最好有家里的年轻人陪同。此外,在维修前可以阅读使用说明书可以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 留下隐患:只维修其一,不维修其二
今年1月,贾女士花1600元购买了一部手机。3月的一天,手机突然黑屏,拿去维修店修好后的第三天,手机键盘突然失灵。贾女士再次找到同一家维修店,店主竟说时操作不当早场的,手机需要换主板。这个说法令贾女士很是诧异。
贾女士说,手机才用了2个多月,自己也细心有加,没想到会突然黑屏。拿到维修店维修的时候,老板还挺热情的,说手机没什么大碍,并且只收了自己一点开机费。没想到,三天后手机又出现新的问题了,还说是操作不当,既然操作有问题,那上为什么一次不提醒呢?这当中不是明显有猫腻嘛。回家后,贾女士找朋友帮忙,朋友看了后表示,手机键盘没有问题,操作也没有问题,只要软件升级一下就可以了。
【专家】王三信:键盘失灵往往是因为手机软件没有定期更新或升级,不一定就是主板出现了问题,消费者可以自行切换中英文输入法进行测试。许多手机修理商为了提高手机维修的“回头率”,增加自己的收入,在维修中故意对手机故障维修不彻底。一旦隐藏的故障发生了,就能乘机多收一点。消费者在维修时,不要听信维修商的空口承诺,可以要求对方写下字据,遇到问题时就不会口说无凭了。
【律师】吴皓:消费者注意在购买手机时向店方索要手机保修卡,在维修时注意让工作人员记录下具体修了那些地方,以便日后维权。(整理自东南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