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多位院士專家談美方欲升級對華為制裁——若“逆勢而行”將波及全球產業鏈

谷業凱
2020年04月07日15:45 | 來源:人民網-通信頻道
小字號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政府多部門官員近日擬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對華為採取新的限制措施。根據新規,使用美芯片制造設備的外國公司必須先獲得美國許可,才能向華為供應某些芯片。如果該措施付諸實施,將是美國商務部繼去年5月將華為納入“實體清單”后,對華為全球芯片供應鏈打擊的又一次實質性升級。4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對於美方的這種科技霸凌主義,中國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理。

  “某國的一條生產線上,使用了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生產工具,其中包含一把來自美國的螺絲刀。規則變更前,這條生產線可以正常運轉。而美國的‘新規則’出台后,整條生產線無法繼續為特定客戶生產任何產品,僅僅‘因為一把螺絲刀來自美國’!”近日,多位院士專家表示,在產業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美國的逆時代潮流之舉不得人心,“如果讓技術共同體來表決,這樣的‘規則’根本無法通過。”

  “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將對全球技術和產業生態造成嚴重破壞

  據了解,修改“直接產品規則”、限制華為制造芯片,不同於傳統的技術管制,此舉意在切斷中國獲得關鍵半導體技術的渠道,有分析稱,美國想要“確保他們能控制的范圍內,沒有一塊芯片流向華為”。

  “科學技術發展很快,不是一個國家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完成。這是18世紀以來,就形成的大潮流。”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認為,幾十年來,世界信息產業的發展是典型的遍地開花、交叉融合,“順應這個大趨勢,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就會繁榮昌盛,也給全人類帶來福祉,如果互相牽制,‘大家都跑不快’。”

  “如果美國政府任意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升級打壓華為,無異於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將對全球技術生態造成嚴重破壞。”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表示。這其中,首當其沖的當屬美國芯片設備提供商、芯片供應商。數據顯示,自去年5月16日美國將華為納入“實體清單”之后的三個季度,美國頂級半導體公司的營收下降4%至9%。一旦打擊規模擴大,美國企業將進一步失去來自中國市場的訂單。

  有消息指,該規則調整的目的是限制台積電對華為的芯片銷售。台積電是是世界最大的芯片代工廠,也是華為海思的主要芯片制造商之一。除了台積電之外,提供芯片內核的ARM、圖像處理硬件加速器ISP的思華科技、在中國設廠的Skyworks Solutions思佳訊科技和Rosenberger(天線組件)等等,都可能受到影響,這些將給美國本土的半導體產業帶來“不可承受之重”。

  “這樣的‘規則調整’同樣會波及全球產業鏈上的企業,因為整個技術共同體中都有大家的貢獻。反之,如果破壞該共同體,對大家也都有殺傷力,我們當然要反對這一做法。”褚君浩說。

  在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副院長王鵬看來,美國作為市場經濟規則的倡導者,如果肆意修改規則,這種破壞性的連鎖效應是令人吃驚的。“即使產業鏈自主性更強的三星,也無法完全做到自給自足,今后各國企業都會擔心誰會是下一個華為。”

  不再把雞蛋隻放在一個籃子裡,“極限施壓”影響有限

  據了解,此前美國出口管制實施的“實體清單”管制,是將產品(其覆蓋范圍已從“技術敏感類”產品擴大至個人電子消費品)按照“美國技術最低含量”分為25%、10%和不設限等幾類。所謂擴大“最低含量計算准則”,即指將制裁從25%加碼到10%。而此次擬修改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則是前者的“升級版”。

  多年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緊密分工協作,早已形成芯片設計、代工制造、設備供應垂直分工的專業合作模式,主要芯片設計集中在美國、中國、歐洲等地,而芯片生產制造主要集中在中國台灣、韓國、日本等地,產業相互依存,高度依賴。全球芯片代工廠廣泛使用來自不同國家的芯片制造設備,其中一部分設備來自美國。

  業內分析認為,這些新規可能會使華為投入美國競爭對手的懷抱,將導致美國半導體企業市場份額進一步下降。3月31日,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就表示,華為還能從韓國三星、中國台灣MTK、中國展訊等購買芯片來生產手機。“就算華為因為長期不能生產芯片做出了犧牲,相信在中國會有很多芯片企業成長起來 ,華為還是可以通過這些企業,和韓國、日本、歐洲、中國台灣芯片制造商目前提供的芯片一起,來研發、生產產品。”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美國要是在“極限施壓”上再往前一步,事實上,對其自身而言也是一個“自損八百”的舉動。“從實際操作上來說,國產技術在上述領域已經達到‘可用’階段。因此,禁用美國軟硬件不會對中國造成太大的困難。”

  中星微人工智能芯片技術公司董事長張韻東認為,美國的遏制舉措其實也在改變國內企業生產,目前中國企業為了分散採購風險,正在延長產業鏈,不再把雞蛋隻放在一個籃子裡。

  受訪專家還指出,哪些競爭對手能從美國半導體公司放棄的中國客戶那裡獲得收入,將取決於中國開發替代國內供應商的能力,這種能力將因產品和時間的不同而變化。

  反制技術霸權“手中有牌”,自主創新面臨機遇

  “公平地說,世界上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可能有哪一家企業,能長期地抗住一個世界頭號強國動用其國家資源實施的制裁。”在倪光南看來,華為能夠在美國制裁下,堅持這麼久實屬不易。“一方面體現了華為這個企業的強大實力,另一方面也歸功於我們舉國上下對華為的巨大支持。”

  倪光南認為,面對打壓,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中國手中同樣在反制方面“有牌可打”。而且這些措施隻會針對特定美國產品,並不會影響中國的整體營商環境,也不會影響更多的美國廠商來華投資。“此外,如果美國執意出台相關限制措施,不但能使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的收益大幅縮減,而且也能大大促進中國自主創新技術的發展。”

  褚君浩也指出,新的技術革命,特別是智能技術的發展,對芯片產業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從感知、存儲、計算一體化,到人工智能芯片,包括算法的演進,都給我們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創造了很好的機遇。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必須在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方面狠下功夫。

  “我國有龐大的市場資源,也建立了5G技術優勢,加大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物聯網等相關領域的研發力度,通過建立一系列‘中國標准’來提高自身的國際話語權,就能夠逐步打破‘技術霸凌’的影響,也促進全球芯片產業格局調整。”張韻東認為。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從比較落后到實力逐步提升。世界幫助了中國科技的發展,中國也為世界科技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褚君浩說,中國信息產業在集成技術等方面已經建立了優勢,顯示出我們的創造性和智慧。面向未來,要繼續立足辦好自己的事,堅持合作共贏,推動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