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鄔賀銓院士:玩火者將引火燒身

中國工程院院士 鄔賀銓
2020年04月07日15:35 | 來源:中國網
小字號

  近日,據美國媒體報道,白宮考慮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 規定使用美國芯片制造設備的外國企業需要獲得美國許可証后方可向華為供應特定的芯片。與全球媒體目前主流都是防控疫情的聲音相比,這則消息有些另類,但也不是與美國疫情無關。中國疫情阻擊戰取得勝利,同時期的美國則處在疫情高峰,與中國復工復產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國制造業深陷衰退危機。

  美國全國制造商協會日前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制造商面臨供應中斷,近80%的制造商預計業務將受損。美國決策者為了轉移美國民眾對其在疫情開始階段防控失職的不滿,鼓動政客一方面將疫情蔓延原因“甩鍋”給中國,另一方面意圖拖住全球尤其是中國制造業的復興腳步,給美國制造業爭取時間。選擇華為下手更是希望一舉兩得,這是自去年“實體清單”事件以來對華為施壓的再升級,去年5月起美國芯片和軟件對華為斷供,並脅迫盟國聯手封鎖華為海外市場,華為消費者業務在海外市場的銷售額至少損失了100億美元,華為去年的營收增速下降了將近20個百分點,但華為沒有被壓垮,5G的合同數仍領先國外同行,美國擬使出“殺手锏”釜底抽薪,禁止華為設計的芯片到境外流片。

  美國打壓華為的借口是網絡安全,華為願意接受任何第三方對設備的檢測,而美國企業的同類產品卻不敢同台比試,美國關於網絡安全的說法可能會引火燒身。美國打壓華為無法公開的理由是5G時代以華為代表的中國技術與產品讓美國同行感到壓力,長期以來形成的天下第一的心態不能接受這一挑戰。

  美國政府利用公權力打壓華為是在期待得到當年阿爾斯通事件的效果。2013年美國政府以商業賄賂為名利用《反海外腐敗法》等司法武器“長臂管轄”打擊商業競爭對手,使全球領先的能源與交通巨頭法國阿爾斯通公司不得不被美國GE“強制”收購。不過,華為不是阿爾斯通。美國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如果得逞,對華為的打擊是沉重的,因為芯片是華為創新成果的主要體現形式,也是華為競爭力的所在,華為已預見到自研芯片的長期業務會因此而犧牲,但不會動搖華為的長遠發展目標。華為使用美國之外的第三方芯片也能依靠自己開發的軟件技術提升產品的水平。美國此舉會進一步激發中國打造自主可控供應鏈的決心和部署力度,哪怕時間再長,中國隻要認准的事以舉國之力定能做到。

  美國通過打壓華為借機向全球宣示其科技霸權,但也使世界認識到美國肆意變更“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在已銷售的產品上附加美國政府額外的法律權利,直接剝奪了美國以外的芯片制造商對制造設備的私有財產自由使用權。這一由美國自行解釋的規則如果用到芯片之外的領域也不足為奇,一旦波音公司的業績進一步下滑,誰又能保証美國不會將這一規則用到空客公司呢?

  這一規則在法律上是站不住的。日本負責出口管制的權威機構日本財團法人安全保障貿易情報中心(CISTEC)認為,利用美國技術在日本制造的半導體設備,該設備在日本生產的半導體不是美國技術直接產品,不受美國管制。今后更多的國家將要評估在生產裝備中使用美國技術的后果,盡可能減少對美國產品的依賴,美國將自食其果。

  美國科技霸凌行為的背后是美國對今后持續創新能力心虛的表現,以不正當的方式打壓市場對手以維持其領先地位的做法並不能增強美國的創新實力。而失去競爭環境和依賴政府的保護將侵蝕產業創新的機制,美國最終將失去競爭力。面對美國對中國IT行業的打壓,中國政府與企業不會無動於衷,中國要將國內潛力巨大的IT市場更多的用於培育自主創新產品上,向對中國友好的國家開放。中國的5G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應用不會停頓,而美國要冒退出中國IT市場的風險,玩火者將引火燒身。

  對此,美國的政客可能沒想到,但美國有識之士已經預感。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3月9日發布了《限制對華貿易將如何終結美國在半導體行業的領導地位》的咨詢報告,指出美國如維持現有的對華出口限制和技術管制,3~5年后美國半導體企業從中國市場獲得的營收將減少55%,全球市場份額下降8%,全球營收減少16%,研發投入下降13%~25%。如果美國徹底終止雙邊技術貿易和技術領域對華脫鉤,3~5年后美國半導體企業徹底退出中國市場,其全球市場份額下降18%,全球營收減少17%,研發投入下降30~60%。這將永久性損害美國半導體產業,並最終導致其失去全球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而中國半導體產業則長期崛起。

  不做虧本生意是美國的處世准則,但不按常理出牌做損人不利己的事也時有發生,不論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是否最終實施,我們都必須有清醒認識並主動應對。表面上看,美國是以“規則”的修改進一步打壓華為,但實質是要卡住中國信息基礎設施的命門,進而阻撓中國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現在芯片及其制造技術的重要性與緊迫性越來越突出,我們需要有長遠眼光從基礎做起。芯片生產線是精密制造、精細化工、先進材料等高技術的集成,需要跨行業產學研的緊密合作,長期奮斗、艱苦攻關,不破樓蘭終不還。中國強調自主創新,但同時堅持要開放合作,創造雙贏和多贏的利益共同體。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