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華為“雲”突圍

石飛月
2020年01月15日08:14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華為“雲”突圍

  1月14日,華為內部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確認,Cloud&AI業務已經升至華為第四大BG(業務群),與消費者BG、運營商BG和企業BG並列為華為四大業務。從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雲計算市場紅利正當時,阿裡、騰訊等互聯網頭部企業都投入重金發力,華為也不甘心落后於人。但由於進入時間略晚,且業務支撐和競爭能力不足,華為雲要想進入國內雲市場TOP 3行列並不容易。

  第四大BG

  1月14日,網上流傳著一份由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親自簽發的公司文件,顯示該公司近日對內部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涉及到多位重要高管的任命。其中,最受關注的是Cloud&AI升至華為第四大BG。

  根據文件來看,侯金龍擔任Cloud&AI BG總裁,彭中陽任企業BG總裁,原企業BG總裁閻力大調任B類國家管理部總裁,吳偉濤任公司總干部部副部長,劉宏雲增任東南亞地區部總裁。

  北京商報記者就此聯系到華為方面,對方確認了這一消息。

  在此之前,“Cloud&AI產品與服務”在華為內部屬於BU(業務單元)部門,但在層級上與三大BG平級。在這次調整之后,Cloud&AI BG成為繼運營商BG、企業BG、消費者BG外,華為的第四大BG。

  這也意味著,阿裡、騰訊、百度、華為都將雲+AI作為一體化技術戰略,並將雲部門升級為集團一級部門或獨立子集團。

  電信分析師馬繼華認為,華為將雲業務整合出來成立獨立的事業群,是整個行業的大勢所趨,阿裡雲、騰訊雲、百度雲甚至中國電信,都已經將雲業務作為獨立事業部,這樣才能整合資源,實現市場目標。

  通信專家康釗也表示,雲業務升級成華為第四大BG,是因為雲市場潛力巨大,今后任何網絡、任何通信設備都離不開雲。

  近兩年華為在雲業務上動作頻頻。2019年,華為將原來的IoT、WeLink、視頻的團隊和業務整合到Cloud BU﹔ 去年12月6日,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公司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百分百持股。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任正非持股1.01%。

  誘人的雲

  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自動駕駛、新商業新零售都離不開雲計算,雲與AI、5G的結合勢必更加緊密。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發布的數據,2018年,全球公有雲市場規模達1363億美元,增速為23.01%﹔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962.8億元,增速為39.2%。

  另有數據顯示,到2022年,整體雲計算市場將突破2903億元﹔到2025年,100%的企業會上雲。這意味著雲計算市場還有著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華為自然不願錯過這場紅利。華為中國區總裁魯勇此前表示,2020年將會是雲、AI、5G三大技術發生聚變反應的元年。

  從市場排名來看,IDC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19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包括IaaS/PaaS/SaaS(雲計算的三種服務模式),達到54.2億美元,在IaaS市場,阿裡、騰訊、中國電信、AWS、華為位居前五,佔據總體75.3%的市場份額。

  馬繼華指出,中國的雲計算市場,阿裡雲市場份額遙遙領先,基本上度過了拼市場規模的階段,很快要進入收獲的季節,緊跟的騰訊雲年度完成了百億元營收,留給華為的雲計算業務發展時間不多了,必須要全力奮進。

  2017年9月5日,在2017年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宣布,剛剛成為一級部門的華為Cloud BU要成為“全球五朵雲之一”。但在華為的收入來源中,消費者業務與運營商業務依然佔大頭。2019年半年報顯示,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佔整體的55%,運營商業務收入佔整體收入的36.5%,二者相加達到91.5%的比例。

  四分天下?

  鄭葉來在近日舉辦的“華為雲年度峰會2020”上宣布,2020年華為雲將在四個方面進行戰略投入:基於鯤鵬+昇騰,打造極致性能的混合雲基礎設施﹔企業級AI開發平台和智能數據湖﹔貫穿應用全生命周期的DevOps服務﹔基於華為雲WeLink和IoT服務,助力政企實現全場景數字聯接。

  “華為雲的優勢在於技術,可以跟5G結合,跟通信技術結合,可以拓展全球業務,而阿裡雲則主要做國內市場。” 康釗說。

  另外,華為擁有強大的基礎軟硬件研發能力。據悉,華為推出的“華為鯤鵬+昇騰”便是針對雲計算產業的布局,為華為打造“一雲兩翼雙引擎”的雲計算業務,昇騰芯片、鯤鵬芯片、鯤鵬主板、華為鴻蒙OS操作系統等都是華為雲的加持。

  華為雲雖然還沒有躋身中國雲市場TOP 3,但增長速度很快。IDC的報告顯示,2019年二季度,華為雲延續強勁增長勢頭,在中國公有雲IaaS+PaaS市場增速超過350%。

  有預測顯示,國內市場會呈現寡頭壟斷的競爭格局,阿裡雲、騰訊雲、金山雲、華為雲有望四分天下。

  但馬繼華認為,華為雲尚存在兩大問題:一是華為並非是典型的平台型企業,業務支撐體系上的服務商合作伙伴無法與BAT相比,在發展雲客戶方面有著天然劣勢,需要逐漸打開市場,所以會比較慢﹔二是華為雲的發展有些太急,並沒有堅持華為一貫的通過自主研發積累底層技術能力然后強力拓展的“厚積薄發”路線,這就讓華為雲缺乏獨有的像運營商設備或者智能手機一樣的競爭力。

  “華為雲作為一個進入市場相對較晚的企業,雖然有華為的品牌影響力,也有華為研發基礎的支撐,但在這個特定的市場上卻沒有能夠形成足夠超越對手的競爭能力,需要在后續進行改進。”馬繼華坦言,在5G時代,雲網一體,雲計算、邊緣計算和霧計算一系列的業務會發展起來,全面上雲也成為了社會企業的必然,這一市場空間巨大,任何科技企業巨頭都不敢缺席。對於華為來說,把雲計算核心技術獨立自主地做出來,把華為多年來最強悍的服務能力用起來,還是有希望分到很大市場份額的。北京商報記者 石飛月

(責編:趙超、畢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