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5G五問:創新改變瓶頸優勢潛力

張玉玲 曹繼軍
2019年11月14日08:1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5G五問:創新改變瓶頸優勢潛力

  今年是5G應用元年:6月6日5G牌照開始發放﹔10月31日5G正式商用,三大運營商宣布5G套餐。對此,市場給予熱烈反應,京東平台最新數據顯示,“雙11”期間5G手機銷量是10月全月的20倍,關注5G手機的用戶數超過千萬﹔熱門5G手機華為Mate30系列5G版,京東發售一分鐘后成交額破億元。

  5G將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近日,記者走訪了上海交通大學的相關專家。

  一問:4G夠用了,為什麼還要5G

  對廣大用戶而言,4G夠用了,打電話、發短信、上網都是足夠的,為什麼還要用5G?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陳文一語中的:“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5G。”從1G到5G,基本上是10年更新一代,2000年熱議的是3G,2010年討論的是4G,2019年我們期待的是5G。

  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是技術和需求的相互推動。3G、5G是技術推動需求,先有技術創新,提供更高的速率,催生各種各樣的需求發展﹔而2G和4G則是需求推動技術發展,短信業務和視頻業務的需求促進了2G和4G技術研發落地。5G技術將催生超越想象的需求和應用,就像高速公路修好了,將支撐更多的車輛和運輸能力。

  4G商用之初,大家先想到的是可視電話等高速率應用,可沒想到智能手機實現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催生了視頻、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和直播平台等新物種、新業態。5G將開啟萬物互聯的新時代,“物”的應用場景與消費場景的新融合,必將創造出新的“爆款”應用。可以說,有了5G的信息高速公路基礎設施,整個社會都將受益於它的網絡效應。誰先找到了運用場景,率先用好了5G工具,誰就能掌握發展的先機。

  二問:5G會改變什麼

  “5G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通信技術的升級換代,讓網速快起來,它的意義是在真實場景和虛擬場景之間搭起一個數據交互的橋梁,將極大地改變我們未來10年的生產、生活和工作方式,帶來更多新產業和新業態。”上海交通大學光纖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新碗如此預測。

  從用戶的視聽體驗上看,5G的大帶寬、低延時、巨連接,使用會更高速流暢,雲游戲、雲電腦、雲手機、遠程全息會議等新用法應運而生。

  從為產業賦能上看,5G真正的應用場景80%是在“物與物”的通信上,工業互聯網、遠程醫療、智慧城市、數字政府、車聯網等行業的5G解決方案,成為發展的“新引擎”,助力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5G作為新數字高速公路,拓展了新的運用場景和產業空間。比如,5G支持下的高清視頻監控、報警快速響應,使得人身和財產安全得到更好保護﹔5G廣泛接入獲取海量數據資源,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准確性﹔5G智能交通系統和車聯網,能降低事故率和擁堵程度……5G時代從“人機互聯”到“萬物互聯”,創意創造的空間無限。

  三問:5G的瓶頸是什麼

  當網絡節點越多,連接的用戶和數量就越多,5G網絡的價值將越大。現在5G套餐資費總體定位在中高端,主要是因為商用初期,成本相對較高,隨著5G網絡覆蓋水平、網絡承載能力的提升以及用戶的發展壯大,網絡建設運營成本將逐步攤薄,5G資費水平也會下降。

  5G的生命在於“應用”,需要各方通力合作,發掘各個領域“痛點需求”,打通技術、產業、資金等多個環節,面向生產領域的新場景、新需求,重新研制新的軟硬件產品。在李新碗看來,5G跨界融合的連接中,最大的瓶頸是融合運用的想象力不足、創新力不夠,原有認知和僵化思維限制了5G場景的融合運用。由於各個垂直行業的信息化基礎參差不齊、需求千差萬別,5G行業應用暫未形成清晰的商業模式。5G應用生態體系尚待完善,5G應用和網絡、終端、基礎軟硬件間的協同仍需加強。

  四問:5G為我國帶來什麼

  “5G的發展體現了中國的制度優勢。”陳文認為,國外發展技術時往往講求的是市場效益,以經濟為杠杆,沒有需求就沒有動力做。而我國的5G發展,是以國家戰略為杠杆,在開放的平台上,集中政府、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的力量共同攻關,體現了我們的制度優勢。

  雖然前期投入很大,激發需求和培育市場也還有一個過程,但5G能促進我們“換道超車”或“造道超車”,能在若干領域制造創新發展的新機會,有可能實現並跑和領先。目前,我國的5G基本專利佔比超過30%,位居全球首位,華為、中興等企業的中頻段系統設備性能全球領先,可在標准和芯片上,我國的優勢還不明顯。總體來說,我國5G產業能處於全球第一梯隊,十分不易,是可喜的進步和巨大的成就。

  五問:5G之后的6G是什麼

  “提前10年研發,現在已開始了6G的研究,2030年可以商用。”陳文預測,6G會呈現三個特點:一是智能通信,二是全頻段,三是全覆蓋。

  智能通信,是指人工智能在通信中的應用,目前的通信方式都是基於數學和邏輯的算法方案,而未來智能通信系統可以基於機器學習的快速判斷,不需要耗費大量的計算和能量,綜合效率更高﹔全頻段,就是通信頻段從低頻到太赫茲,都可以用於傳輸﹔全覆蓋,就是空間、地面、水下都能覆蓋。5G時代的“萬物互聯”,主要是基於地面的蜂窩通信,而6G時代將擴展為空間、地面、水下立體的一張網,實現“萬物互聯”到“全智連接”,其發展潛力和想象空間巨大。

  (本報記者 張玉玲 曹繼軍)

(責編:趙超、畢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