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達量限速終結 運營商要“一石三鳥”?

2019年09月05日08:17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達量限速終結 運營商要“一石三鳥”?

  9月1日,是中國電信內部文件《關於調整電信暢享套餐的通知》規定的停售達量限速套餐的日子。根據文件規定,從該日起,中國電信將在全國范圍內停售達量限速版暢享套餐,省內B類達量限速套餐也必須同步停售。

  新京報記者9月3日晚間在三大運營商網上營業廳查詢發現,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網上營業廳已經找不到達量限速流量套餐,超出套餐包含流量的用戶,將以3元/GB、5元/GB等不同標准計費。中國電信網上營業廳的套餐介紹中還能看到部分達量限速套餐,但是無法進行辦理。不過聯通和移動表示尚未接到停售的通知。北京移動表示,目前客戶還可以通過10086辦理達量限速套餐產品。

  多位通信行業專家和內部人士均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達量限速套餐的全面停售,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推行2年多以來,各種以“不限量”“無限量”“暢享”為名的達量限速套餐在讓用戶流量快速上升的同時,也因為夸大宣傳等原因受到工信部責令整改。與此同時,業內有觀點認為,各種打著不限量旗號的套餐導致了4G網絡容量承受巨大壓力,部分用戶網速和使用體驗下降。此外,根據工信部數據,2019年1-7月,通信業移動互聯網流量同比漲101.3%,同期移動通信收入下降0.2%。在4G流量紅利逐漸見頂的當下,達量限速套餐的停售,似乎已經成為運營商擺脫夸大宣傳印象、降低4G網絡壓力、提升營收業績的必然選擇。

  1 終止達量限速是變相漲價?

  運營商調整套餐“眾口難調”

  “不限流量套餐取消了,是不是流量要漲價?”

  “我現有的不限量套餐都要變成新套餐?以后還能放心看視頻嗎?”

  “支持套餐不限速,但超出的流量是不是變貴了?”

  自從三大運營商傳出停售達量限速套餐后,不少網友討論激烈。在微博相關新聞下,出現頻率最高的意見認為,這是在“變相漲價”。對於價格敏感型用戶來說,達量限速套餐雖然會影響體驗,但畢竟不用花更多錢。而普通暢享套餐超出流量5元/1G、3元/1G的價格意味著用戶可能需要支出更高的資費。

  有不少用戶支持原有的達量限速套餐。一位移動達量限速套餐用戶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選擇達量限速套餐“就是買個心安”。在實際使用中,家裡和工作地點都使用WiFi,每個月的流量套餐都用不完。該用戶使用的是移動88元的暢享套餐。

  還有學生用戶表示,作為學生,達量限速套餐可以避免額外支出,即使達到流量限額后限速,隻要能發微信,就還能接受,“畢竟一般也就每個月最后幾天會出現限速,再說了還有WiFi”。

  根據中國電信相關文件,集團將優化調整普通版暢享套餐,超出流量套餐之后,129元及以下暢享套餐套餐外資費為5元/GB,199元及以上暢享套餐套餐外資費為3元/GB。新京報記者在中國聯通網上營業廳上查詢到,中國聯通原先的“4G暢爽冰激凌”套餐,套餐外資費水平與中國電信基本一致,也是129元及以下套餐5元/GB,199元及以上套餐3元/GB。

  中國移動的規定略有不同。新京報記者在中國移動網上營業廳查詢到,無論套餐價格高低,套餐內流量用盡后均先按5元/GB計費,用滿3GB后按3元/GB計費,屬於“越用越優惠”。

  針對不願變更套餐的老用戶,運營商方面均表示不會強制變更原套餐。中國電信方面稱,本次套餐升級,以前使用暢享套餐的老用戶不受影響,將繼續執行原套餐規則。

  在文件中,中國電信對套餐變化的宣傳口徑也進行了要求,強調宣傳材料上以及營業員話術中不可再出現“達量降速”“降速閾值”等概念,而是要重點突出“達量不降速,不用不收錢”“流量不清零,這月用不完,下月接著用”等。

  對於用戶的擔憂,中國電信在文件中規定了每月流量資費上限:用戶當月套餐外流量消費超600元的情況下,將暫停當月上網服務,下月自動開通。

  也有用戶指出,如果因為意外而嚴重超出流量,600元的限額也不算低。至於取消不限流量套餐是否屬於變相漲價,該用戶表示,這要看替代套餐所包含的流量有多少。

  2 能否改變夸大宣傳印象?

  不限量套餐曾被工信部約談整改

  達量限速套餐,曾經有著更加吸引人的名號:“不限量套餐”或者“無限量套餐”。2017年初,中國聯通在國內率先發布不限量套餐“冰激凌套餐”,並陸續推出了幾十款低價不限量套餐,有的套餐費甚至隻有3元。在聯通採用了達量限速套餐之后,為了爭奪用戶,移動、電信也推出了套餐資費低至20元、49元的不限量套餐。

  隨著運營商不限量套餐的競爭加劇,其中存在的夸大宣傳、隱藏限制條件、誤導消費者等諸多問題也引起輿論的關注。比如,“不限量套餐”中包含的流量往往隻有20GB、40GB或者50GB,一旦超出這個范圍,網速就會被限制,降到1Mbps甚至更低。除了流量限速之外,在漫游費取消之前,國內運營商推出的這一業務還有使用地限制,異地使用將產生另外費用。這些都激起了不少用戶的強烈反彈。

  2018年6月,工信部約談三大運營商,要求整治“不限量套餐”。但這些套餐在更名為各種“暢想套餐”之后繼續存在,雖然不再被宣傳為“不限量”,但套餐達量限速的屬性並沒有改變。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達量限速套餐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套餐的計費標准比較簡單易懂,即使超出了限額,也只是會被限速,用戶不必擔心會產生大額套餐外費用。

  然而,隨著用戶流量使用的快速上升,達量限速套餐的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通信業專家張弛(網名“奧卡姆剃刀”)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原本運營商設置的20GB、40GB套餐限速閾值是比較高的,這是一種營銷的手段,讓消費者感到物有所值。但在達量限速套餐的推動下,用戶的流量使用大大增加,限速問題隨之出現。

  北京聯通4G用戶金女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自己曾經的流量套餐隻有1GB,能用WiFi都會優先使用WiFi。她也從來不敢超量使用。去年年初,客服電話聯系她,向她推薦了包月40GB的達量限速套餐,從那以后她的流量使用就變得“肆無忌憚”了。

  不少使用達量限速套餐的用戶出現了隨時隨地用移動流量看視頻、追劇的習慣,到月底一般就會出現被限速的情況。

  據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公布的數據,6月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DOU)達到7.84GB。上半年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554億GB,比去年同期增長107.3%。付亮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當越來越多的用戶達到限速閾值,達量限速套餐更加成為雞肋。因為用戶被限速之后,一般都會購買各種“加速包”以恢復到正常速度。加速包的購買流程較為麻煩,資費也較高,對於用戶來說也是不利的。

  對此,中國電信的文件表示,停售達量限速套餐的目的是“為了減少達量降速帶給用戶的困擾,並進一步滿足暢享套餐用戶流量不降速的需求”。中國電信在向媒體回應時也表示,“用戶流量使用不斷增長,對速率的要求更高”,原來的達量降速套餐已不能滿足用戶需求。取消達量限速套餐,可以“進一步改善服務,保障用戶暢快的上網體驗”。

  然而有用戶稱:“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不限量套餐不能關!”

  3 能否改變降速情況?

  專家稱達量限速套餐致4G降速

  近期,網絡上關於“4G降速”的議論沸沸揚揚。有傳言稱,運營商實施了4G降速,目的則是為了推廣5G。對此,工信部和三大運營商均進行了辟謠。在回應部分用戶感受到的網速降低、用戶體驗下降問題時,工信部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達量限速套餐是原因之一。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流量角度看,近年來視頻類業務快速發展,對網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運營商相繼推出了大流量套餐來吸引用戶,進一步釋放了用戶流量需求。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DOU)為4.42GB,而今年7月DOU已達8.33GB,增長近1倍,給4G網絡帶來了較大壓力。網站訪問量過大造成阻塞、“達量限速”套餐流量使用達到了限速閾值,個別地方網絡維護改造等原因也會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影響用戶體驗速率。

  目前尚無官方數據顯示達量限速套餐的用戶比例。不過,在新京報記者採訪到的多位北京用戶中,基本上都是使用達量限速套餐。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我國4G基站規模已經超過了456萬,網絡規模位居全球首位。而據通信行業內部人士透露,全球4G基站總數也不過是600多萬座。單位面積內能建設的4G基站數量也是有限制的,布站密度、連接密度、流量密度都有一個極限。據張弛了解,在北上廣深等地的CBD等核心區域,4G基站密度早已達到極限。達量限速套餐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流量的浪費,改善用戶體驗。

  張弛表示,在不限流量套餐的資費標准下,大家都敞開了用流量,甚至在家連WiFi都不用,統計表明去年3月份的時候人均容量是3GB,年底的時候人均流量就是6GB了。隨著智能手機流量的大漲,基站已經跟不上了,所以大家就一起降速。

  聞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4G作為移動通信網絡的重要組成將與5G網絡長期並存,工信部將統籌推動4G和5G協同發展。目前,5G網絡建設發展在今年才起步,要想建成像4G那樣覆蓋全國的網絡還需要數年時間,至少沒有四五年時間是達不到的。在利用5G高速率大帶寬的特性疏導4G網絡流量的同時,也在持續做好4G的運維和改造,把4G和5G雙管齊下,保障用戶使用體驗。4G至少還能用10年。

  對此,張弛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達量限速套餐在事實上造成了一種惡性競爭,導致了很多用戶對流量不科學的使用。他指出,無線資源是有限的,應該用價格的杠杆來撬動它的分配,不要浪費。因此,他認為運營商逐漸停售達量限速套餐是正確的選擇。

  4 能否改善通信業績?

  運營商面臨增量不增收困境

  付亮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5G網絡還處在大量投入階段,在5G真正帶來業務增量之前,運營商們的經營壓力較大,急需擺脫價格戰。而此前各大運營商大力推廣的達量限速套餐,嚴重限制了運營商通過流量盈利的空間。

  三大運營商營收集體下降。財報顯示,中國電信上半年總營收1905億元,同比降1.31%。中國移動營運收入實現3894億元,同比下降0.6%﹔中國聯通營業收入1449.53億元,同比下降2.8%。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營收出現了下降,但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分別出現了16.8%和2.5%的增長。而中國移動則是出現了十分罕見的營收、淨利雙雙下滑,尤其是淨利方面,創下了最近十年來最大跌幅。

  新京報記者回溯了中國移動過去十年(2009-2018)的財報數據發現,在個別年份中,中國移動的營收和淨利兩項中的一項都曾有過下跌,但營收、淨利雙雙下跌的情況還是第一次出現。

  運營商明顯陷入了“增量不增收”的困境。上半年,中國移動4G用戶DOU(每戶每月使用流量)為7.1GB,同比增長132.5%。中國聯通上半年手機上網總流量增長62%,手機用戶DOU達7GB。中國電信手機上網總流量實現翻番,4G用戶月均DOU達到7.3GB。

  與此同時,三大運營商都面臨著互聯網和流量業務收入增速放緩的困境。上半年,中國移動數據業務收入同比僅增長3.05%﹔中國電信互聯網收入同比僅增長3%﹔中國聯通非語音業務收入同比僅增長1.92%。

  根據工信部數據,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3086億元,同比僅增長0.7%,增速較一季度和2018年全年分別回落1.5個和9.5個百分點。

  當4G紅利逐漸消退,運營商紛紛將目光投向5G等新技術帶來的市場空間。不過5G業務的高投入,也給運營商的財務報表帶來巨大壓力,運營商們還要勒緊褲腰帶過一段日子。

  隨著市場逐漸飽和,競爭加劇,同時國家大力推進提速降費,4G流量的價格也在迅速下降,三大運營商的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也出現了較大下滑,從2016年的70多元下降到2018年的50多元。

  從2013年到2018年,通信業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雖然一直在穩步增長,但增速總體上呈大幅下降的趨勢。

  8月26日,工信部公布的2019年1-7月通信業經濟運行數據顯示,移動互聯網流量同比漲101.3%,同期移動通信相關收入下降0.2%。

  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單位移動互聯網流量收入(就是單位流量資費)快速下滑,流量上漲幅度趕不上流量平均資費的下降幅度。因此,停售達量限速套餐,恢復流量盈利能力,就成了三大運營商共同且急迫的選擇。(記者 許諾 記者 陳維城)

(責編:畢磊、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