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手機廠商從“互傳”到“互聯”究竟有多難?

許雋
2019年08月23日08:17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手機廠商從“互傳”到“互聯”究竟有多難?

  面對風雲詭譎的手機市場,廠商的“打法”推陳出新,戰火也從線下燒到了線上,從主品牌燒到了子品牌。然而,近日業界卻傳來品牌“世界大和解”的消息:手機頭部廠商聯合建立了“互傳聯盟”。

  手機品牌真的走向和解,不再單打獨斗了嗎?從“互傳”到“互聯”,究竟有多難?

  小米Ov組建“互傳聯盟”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誰也沒有想到,一向火藥味十足、圍繞子品牌在線上線下領域激烈交鋒的小米、OPPO、vivo竟在“文件互傳”這件事上走向了“共和”:8月19日,這三大品牌宣布聯合成立“互傳聯盟”,旨在以系統級的“互通”,發揮三大品牌互傳功能的優勢,“為用戶帶來比藍牙、Wi-Fi傳輸更加便捷、安全的文件傳輸體驗。”

  三方在聲明中表示,將在今年8月底統一上線跨品牌“一鍵互傳”功能,屆時可實現文檔、音樂、視頻、應用程序等多種類型的文件傳輸和數據遷移“一觸即達”,速度或不低於20MB/s,目前已開啟公測。

  此前,手機之間互傳文件,一直是阻擋在各品牌之間的難題。盡管不少安卓手機已推出了自家的傳輸功能,如華為的Huawei Share,OPPO的OPPO互傳,三星的S Beam等,但往往隻局限在一個品牌中,用戶在不同品牌手機間無法通過藍牙互傳文件。

  正因如此,本次國內三大頭部手機廠商以“移動點對點快速傳輸協議”(Mobile Direct Fast Exchange)為傳輸標准組建的“互傳聯盟”意義重大。業內人士表示,此舉將有利於打破手機行業長期存在的平台壁壘,促進不同品牌攜手走向“生態共享”。

  記者了解到,今后該聯盟還將開放給更多廠商加入,未來不斷提升用戶跨終端設備進行無線互傳的體驗。其中,Redmi、一加、realme及iQOO等與以上三大品牌關系緊密,預計不日加入聯盟的可能性極大。

  手機廠商從“相殺”到“相愛”

  小米、OPPO及vivo為何能達成“世紀聯姻”?據業內人士分析,這其中不外乎手機市場整體下滑,以及廠商越來越難與華為(包括榮耀)分食市場“蛋糕”兩大原因。

  近年來,受行業創新乏力、換機周期延長等因素的影響,盡管各品牌不斷發力“黑科技”和性價比,在子品牌、銷售渠道等領域激烈拼殺,卻依舊無法讓手機市場再度“活”起來。全球來看,今年第二季度尚能取得同比顯著增長的頭部廠家,隻有華為和三星。據IDC統計,該季度內華為手機出貨量高達5870萬台,僅次於三星,但同比漲幅(8.3%)高於三星(5.5%)﹔國內方面,華為出貨量為3630萬台,同比漲幅創下新高,達27%,市場份額由27.4%躍升至37%。

  華為“逆勢增長”固然令人驚喜,但它分食了國內其他手機廠商的“蛋糕”也是不爭的事實。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為9790萬部,同比下降6.1%。Top5榜單中,除華為外,小米、OPPO及vivo都集體下滑,其中小米手機國內第二季度出貨量僅1170萬台,同比降幅為19.3%,這也是小米連續第四個季度遭遇同比下滑。

  正因如此,本次三大品牌聯合組建“互傳聯盟”,一方面是為了在5G來臨前“報團取暖”,用共享生態的方式抵御市場寒冬,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形成合力,在華為用戶體量日益增大的背景下,通過“互傳”的方式將用戶繼續留在自有生態內,提高用戶粘性。

  盡管聯盟已經建立,但廠商各自在細分市場依舊“互不相讓”。此前,小米聯合美圖發力女性市場,vivo瞄准游戲細分市場,通過iQOO爭奪男性用戶,OPPO則通過realme在2000元以下價位手機市場攻城略地。“合作能共贏,但自有生態的競爭仍會繼續。”某手機廠商內部人士表示。

  物聯網走向“生態共享”仍很難

  除終端設備外,物聯網(IoT)也是手機廠商的重要賽道之一。據工信部統計,到2020年,中國物聯網的整體規模將超過1.8萬億元,工業物聯網、農業物聯網等領域蘊藏著無限的發展機遇。其中,家居物聯網領域最貼近用戶,也與手機廠商聯系最為緊密。

  小米最早在2013年就已在物聯網領域有所布局,目前已確立起“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據其日前公開的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截至6月30日,小米IoT平台已連接的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數量達到1.96億台,同比增長69.5%。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小米擁有五件及以上IoT產品的使用者數量增加至300萬人,同比增長78.7%。也就是說,盡管初步,小米的IoT正在形成平台化影響力。

  除此之外,華為此前也明確表示要以“1+8+N”為戰略目標,未來借助自研芯片和“鴻蒙”系統逐漸打開市場﹔OPPO及vivo則聯合美的、TCL、科沃斯等廠商成立了“IoT開放生態聯盟”,希望與傳統制造業廠商攜手共建智能家居生態鏈平台。

  盡管“百花齊放”,但由於各廠商建立的物聯網生態相對獨立,因此不同品牌的設備往往無法實現“互聯”。“這個行業很復雜,但不是因為技術復雜,而是利益復雜,或者是歷史復雜。”vivo戰略研究部總監賈淨東曾指出,當下由各手機廠商打造的物聯網生態最大的痛點就在於“封閉”。他表示,目前市場上不缺物聯網平台,也不缺協議、方案和標准,但問題在於,為了爭奪用戶和數據流量,掌控平台主導權,手機巨頭各自都在推動不同的“生態”,每一個生態之間的協議標准、安全標准都是封閉的,而且各不相同。這也就意味著,各廠商打造的物聯網設備間各有各的語言體系,彼此間不能相互貫通,這反而背離了物聯網大潮下“萬物互聯”的初心。

  那麼,未來各手機廠商打造的物聯網生態能否走向“共享”?“很難。”產業觀察家梁振鵬表示,由於技術的更迭速度極快,物聯網行業很難很快出台一個統一的標准。他建議,各大手機廠商在生態開放擴大規模的同時,也應不斷推動行業標准的完善,否則,若缺乏這樣的標准,企業按照自有標准生產硬件、軟件,“很可能會導致巨大的資源浪費。”

(責編:趙超、畢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