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非洲手機之王”傳音控股:核心技術產品年收入百億

張妍頔 梁辰 陸一夫
2019年08月19日08:38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非洲手機之王”傳音控股:核心技術產品年收入百億 專利使用費遞增

  國內—印度—非洲——這是大部分國內手機廠商開拓市場的路徑,而“非洲手機之王”傳音控股卻反其道而行之。

  2018年,傳音控股成為非洲手機市場的老大,佔有率高達48.71%,幾乎佔據了非洲市場半壁江山。坐穩非洲手機市場的傳音控股開始尋求資本市場加持,2018年借殼新界泵業未果后,傳音控股轉向了科創板,擬融資金額為30.11億元。近日,傳音控股在更新半年報財務數據后已向証監會提交注冊申請。

  科創板對擬上市公司的技術更為關注。提交招股書后,傳音控股被上市委要求進一步披露核心技術處於國內或國際領先水平的認定情況,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自稱率先將行業內的前沿技術與非洲市場特點相結合的傳音控股目前擁有42件核心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6項,4項為原始取得。隨著華為、小米下沉到非洲市場,傳音控股能否實現持續盈利也備受關注。

  從波導到傳音,竺兆江創造了“非洲手機之王”

  “波導手機,手機中的戰斗機”,2007年,波導正經歷著最后的高光時刻。如今,波導手機很少出現在消費者的視線之內。而隨著“非洲手機之王”傳音控股再度流露出對資本市場的渴望,波導也再次被人提及,因為傳音控股的創始人正是昔日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市場的負責人竺兆江。

  傳音控股主要從事以手機為核心的智能終端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品牌運營,主要產品為TECNO、itel和Infinix三大品牌手機,銷售區域集中在非洲、南亞、東南亞、中東和南美等新興市場國家。

  作為最早進入非洲的中國手機品牌廠商,傳音控股佔據了非洲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2018年傳音控股手機出貨量1.24億部,根據IDC統計在全球市場上佔有率達7.04%,在全球手機品牌廠商中排名第四﹔非洲市場佔有率高達48.71%,排名第一﹔印度市場佔有率達6.72%,排名第四。招股書稱,在《African Business》2019年6月發布的“最受非洲消費者喜愛的品牌”百強榜上,傳音控股下屬三個手機品牌TECNO、itel及Infinix分別位列第5、17和26名。

  2016年至2018年,傳音控股手機出貨量由7557萬部增長至12428萬部,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8.24%﹔銷售金額由116.37億元增長至226.4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9.5%。2019年上半年,傳音控股手機出貨量為5471萬部,銷售金額為105.04億元。

  傳音控股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6.37億元、200.44億元、226.46億元和105.04億元,扣非淨利潤分別為5.58億元、6.29億元、12.24億元和6.90億元。上述時期內,公司手機產品收入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佔比均在95%以上。

  傳音控股的手機產品主要為功能機和智能機,隨著新興市場的日益成熟,智能機的佔比逐漸上升,由2016年的62.19%上升為2018年的69.81%,2019年1-6月繼續上升至71.99%。

  傳音控股提交招股書后,有聲音質疑其手機單價、毛利率。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傳音控股手機產品平均單部售價分別為137.91元、150.29元、172.42元和177.26元,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0.59%、20.97%、24.45%和29.16%。以此來看,傳音控股手機產品20%以上的毛利率並不低。2018年小米智能手機的毛利率為6.2%,上一年為8.8%。

  國內某手機廠商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非洲人口眾多,基礎條件較差,網絡也更復雜,是最后一個從3G轉向4G的大陸,在開拓市場的過程中,很多手機廠商沒有把非洲當做長期發展的戰場,這給了傳音控股發展的機會。

  核心發明專利多為合同取得,使用費受關注

  傳音控股成為“非洲手機之王”后,開始謀求資本市場的支持。

  2018年3月1日,新界泵業發布公告稱,擬通過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傳音控股的控制權。若收購成功,傳音控股將借殼新界泵業登陸A股。不過,3個多月后,新界泵業宣布終止該次重組事項,原因是交易各方未能就交易方案的重要條款達成一致意見。

  今年3月29日,傳音控股提交了科創板上市招股書。科創板上市,科技水平更受關注。

  2016年-2018年,傳音控股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85億元、5.98億元、7.12億元,今年1-6月為3.49億元,研發費用呈逐年增長態勢。

  招股書顯示,傳音控股及其子公司在中國境內擁有專利共計630項,其中發明專利97項,實用新型專利385項,外觀設計專利148項。傳音控股目前擁有42件核心專利,核心專利應用於公司手機產品中。公司營業收入、利潤主要來自核心技術產品的銷售收入。

  2016年-2018年和2019年1-6月,傳音控股核心技術產品收入分別為104.22億元、191.35億元、214.291億元和96.9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3.39%。

  新京報記者發現,自稱率先將行業內的前沿技術與非洲市場特點相結合的傳音控股,其所擁有的42件核心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6項,僅4項為原始取得,12項發明專利為繼受取得,即通過合同行為取得。

  在第三輪問詢中,上交所要求傳音控股逐項說明公司深膚色數據庫、手機新材料、充電、OS系統研發、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領先於同行是否屬實等問題。

  傳音控股回復稱,公司功能手機應用的各項核心技術,來源於公司自主研發或技術授權基礎上進行定制化研發取得,具有一定的技術進入門檻。公司率先將行業內的前沿技術與非洲市場特點相結合,通過技術融合與迭代開發形成產品競爭力。公司技術研發轉化應用能力強,核心技術在公司的手機產品中均實現產業化應用。

  2017年傳音控股引入香港網易互娛、Tetrad、Gamnat、睿啟和盛、竺洲展飛、蘇州麥星、鴻泰基金等戰略投資者時,曾簽署這樣的對賭協議:若傳音控股與專利權人在未來一定期間內就專利許可使用事宜簽署專利許可協議,而經計算傳音控股過去一定期間應支付的專利許可費高於一定金額,且傳音控股一定期間的經營業績未達到約定業績,則上述戰略投資者有權要求傳音控股進行現金補償。

  可見,投資人已經關注到傳音控股的專利許可費的支付問題。傳音控股也表示,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通信終端設備是連接通信網絡的載體,為了接入通信網絡並實現全球通信,各項性能參數必須遵循移動通信協議標准,標准必要專利持續變化,且主要標准必要專利側重在如基帶芯片等底層技術上,大部分手機廠商無法實時掌握並判斷,因此有可能被第三方收費,甚至被起訴。

  上述手機廠商負責人也告訴新京報記者,關於專利的問題,傳音控股面對的最大的風險在於追溯,手機專利收費可以追溯以往,也就是歷史銷售的部分都可以被統計收費。

  專利使用費成為公司預計負債的重要組成部分,招股書顯示,2016至2018年,“報告期各期末,公司計提專利使用費形成預計負債分別為1.53億元、3.17億元、5.01億元。”而公司同期的預計負債合計分別為2.78億元、5.35億元和7.45億元。

  融資超30億元,已經提交注冊申請

  近日,傳音控股在更新半年報財務數據后已向証監會提交注冊申請。此次謀求上市,傳音控股募集資金總額為30.11億元,分別用於傳音智匯園手機制造基地項目、手機生產基地(重慶)項目、移動互聯網系統平台建設項目、上海手機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深圳手機及家電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市場終端信息化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3億元。

  2016年-2018年和2019年1-6月,傳音控股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5638.90萬元、9005.17萬元、13083.27萬元和7284.26萬元,主要為與收益相關政府補助形成。三年半的時間內,獲得政府補助共超過3.5億元。

  2016年-2018年期末,傳音控股貨幣資金余額分別為30.47億元、30.04億元、37.72億元,2019年上半年末為39.45億元。此外傳音控股於2016年和2017年進行了兩輪融資,融資現金流入較大,分別為8.79億元和14.20億元。

  以此看來,傳音控股似乎不差錢,此次上市融資后,其能否提升核心技術、擴大產能,延續“非洲手機之王”的傳奇,還需持續觀察。

  8月18日,新京報記者就有關問題採訪傳音控股,傳音控股公關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相關問題需由董秘辦回答,其后新京報記者多次致電傳音控股董秘辦工作人員,電話均無人接聽。

(責編:趙超、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