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建站需求激增 中國鐵塔面臨5G大考

姚翀
2018年07月19日08:12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鐵塔面臨5G大考

  消息人士透露,中國鐵塔公司最快有望於7月底到8月上旬在港交所上市,而這將可能是今年港交所的最大IPO。

  隨著公網覆蓋測試成功完成,我國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實現4G網絡全覆蓋,即便是在橋中的沉海隧道,手機依然能進行視頻通話。這樣的成就背后,通信設施建設支持功不可沒。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基站覆蓋支持採用的是迥異於前的建設方式,“通信塔”和“社會塔”互通共享,而中國鐵塔的探索,也首次較為完整地展示在公眾面前。“跨界”,很可能是未來基站建設與建設方發展的關鍵詞,但仍面臨重重挑戰。

  世紀工程覆蓋4G網絡

  夏日的珠海,驕陽似火,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臥於海面,綿延前方。半年前,連接粵港澳的它具備了通車條件,而這兩天,它又迎來了一個裡程碑的時刻。

  4G信號滿格,可進行視頻通話,下載軟件速度如在城市小區。這是南方日報記者在距離海平面近50米的大橋海底沉管隧道進行測試的結果。這不免令人驚訝,但這是事實——在深海之上鋪開的港珠澳大橋,並非信息孤島,而是連通了粵港澳的信息大橋。

  近日,廣東鐵塔公司對外透露,從需求承接到工程完結,歷時3年零2個月,與大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的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已經完工,完美融合於大橋,三家運營商的網絡驗收測試全優。

  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其主體工程包括29.6公裡的橋梁、6.7公裡海底隧道以及連接海底隧道與海面橋梁的東西人工島。據悉,在信息連接上,該大橋的整個主體工程,除了橋梁、隧道安裝了應急求助通信電話外,還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通信運營商為社會提供的公共通信網絡。

  與以往的工程不同的是,港珠澳大橋公網覆蓋工程的通信設施100%共享現有設施資源,總體投資成本相比傳統模式下降了66%,建設周期縮短了65天。

  通信基礎設施互通共享

  港珠澳大橋公網覆蓋工程的通信設施100%共享現有設施資源,意味著支持港珠澳大橋4G網絡信號的基站外形是“千姿百態”的,並不像多數人以往印象中的站塔。

  把社會各個區域裡的站、杆、塔利用起來,實現其與基站建設的互通,是中國鐵塔公司近一年來正在嘗試的通信基站建設新思路。“電力塔、市政設施的燈杆、監控杆等,都是可以充分利用,與基站實現互通的。”

  鐵塔公司將這種模式稱為“通信塔”與“社會塔”的互通。在其看來,“通信塔”變“社會塔”,為社會各行業提供多元化綜合服務,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社會塔”變“通信塔”,盤活社會資源提高使用效率,助力通信基站快速高效建設。

  除了港珠澳大橋項目,鐵塔公司目前已在西成高鐵、濟南大明湖景區、陝西漢中天漢長街等地方用上了這種建設模式。不過,相較於具體的工程項目,今年達成的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合作,可能更為這種模式的全面鋪開提供了可能。

  4月24日、25日,中國鐵塔分別與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總部層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啟“共享鐵塔”的全新合作模式,標志電力、通信兩大行業間資源共享取得突破性進展。兩大電網公司向中國鐵塔開放輸電杆塔,支持通信基站快速經濟高效建設。

  而就在上月底,這一合作也在全國通信大省廣東落地——廣東鐵塔和南方電網廣東電網簽署資源共享合作框架協議。

  按照協議,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積極向廣東鐵塔開放密布全省城鄉和公路鐵路沿線的電力杆塔資源,支持通信基站建設﹔同時,廣東鐵塔利用豐富的通信站址資源及基於物聯網+互聯網的信息化運營平台,為電力杆塔信息監控、電力無線專網建設等提供有效支撐服務。

  據中國鐵塔公司統計,新建一座地面通信塔塔體及基礎平均造價14.2萬元,佔地30平方米,利用已有的電網鐵塔杆體進行基站建設,平均每個站可縮短建設周期約60天。同時,通過初步測算,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可匹配共享1000余座鐵塔、杆塔資源用於加建通訊基站,累計可節約土地資源近3萬平方米、縮短建設周期6萬多天、減少重復建設成本上億元。

  未來基站建設挑戰重重

  2014年7月,中國鐵塔成立,成立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鐵塔聚焦於從三大運營商手中交割已建成的基站,並開始統籌建設三家皆可同時租用的新基站。不過,成立后僅僅三年多,鐵塔已經邁出了通信業的“圈圈”,開始謀求跨行業的合作。如此快地展開新模式探索,基站建設需求的不斷增加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目前,流量漫游費已經取消,而三大運營商的“不限”流量套餐價格也在不斷“下探”,在這樣的價格優惠刺激下,用戶的流量需求也大增,而這就對基站支持提出了大考驗,無論是從覆蓋面和密度來講,4G基站的建設隻能做到更多更快,在目前高需求地域往往地理空間也寶貴而有限的實際情況下,這就是一個難題,如果放眼到將要帶來的5G時代,這更將成為一個挑戰。

  業內人士指出,相較於2G/3G/4G,5G使用的是更高的頻段,因而單個基站覆蓋的范圍將會變小,這意味著相同覆蓋面積下,5G的基站數量將會比4G更多。

  通俗來講,新的5G信號不是依靠相隔很遠的信號塔,而是來自鄰裡和商業區平均相隔500英尺的小型設備,且大部分設備都在路燈或電線杆上,其容器尺寸往往和冰箱大小差不多。

  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所總工劉光毅表示,中國移動有信心到2020年商用部署的5G基站達到10000個。不過,不少專家就認為,僅僅10000個的數量是遠遠不夠滿足覆蓋需求的。

  據測算,想要保証5G高速率和廣覆蓋需求,5G基站的數量可能是4G的2-3倍,目前,4G基站其實已經頗為密集。而如此多的基站建設數量要求,意味著找到地方建基站並非易事。而這也是為何在未來依托各行各業社會資源的微站會成為主流。

  廣東鐵塔技術人員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5G基站密度要求很高,如果不把基站建設布局納入城市規劃提前考慮,而是“滯后”性建設,則很難滿足要求。“就像現在用地規劃中往往包含綠化用地一樣,基站建設的布局和預留也應該出現在規劃中。”

  去年,工信部聯合國土部、住建部印發《關於加強移動通信鐵塔站址用地及規劃管理工作的通知》,推動解決多年來基站規劃建設和土地確權的老大難問題。29個省(區、市)相繼與中國鐵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明確鐵塔基站為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將其建設發展納入當地規劃。

  而日前,廣東發布《廣東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提出2018年底前,中國鐵塔廣東省分公司(以下簡稱“廣東鐵塔”)會同當地信息化、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以5G網絡站址布局為重點,制定各市移動通信鐵塔站址建設規劃(2018—2022年)。

  這無疑是重大舉措。不過,有通信業內人士對記者坦言,具體到將基站建設規劃納入到每個城市的規劃,仍有很多困難要克服,需要較長時間,基於通信技術的發展速度,這個任務很緊迫。

  跨界合作目的深遠

  “通信塔”與“社會塔”互通,可視為中國鐵塔將與多個行業展開跨界合作。實際上,除了通信支撐的迫切需要,這更可能成為鐵塔公司未來的主要經營模式。

  中國鐵塔自2014年成立之初,其資產來源於三家運營商,人員也主要來自三家運營商。目前,中國移動持股比例達38.0%,聯通持股比例為28.1%,中國電信為27.9%,中國國新為6.0%。

  2015年至2017年,中國鐵塔分別收入88.02億、559.97億及686.65億元人民幣。從利潤來看,該公司2015年虧損35.96億元人民幣,2016年淨利7600萬元,2017年淨利19.43億元人民幣。

  從數據來看,公司的勢頭似乎不錯,不過具體到實際的經營,可就沒那麼簡單。“我們公司一方面要使三家公司(三大運營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還要給股東創造利潤。”中國鐵塔董事長兼總經理佟吉祿曾表示。

  中國鐵塔的誕生,是把三大運營商的鐵塔基建部分打包,成立一家新公司統一運營管理,三大運營商以后要用鐵塔要向中國鐵塔租賃。三大運營商目前既是鐵塔公司的股東,又是鐵塔公司的客戶——去年,來自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收入分別佔53.6%、23.7%和22.5%。

  這就意味著,成立三年多來,鐵塔公司要做的一個重要事情,就是完成運營商存量鐵塔的交割,同時統籌三家運營商需求,規劃建設新塔。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各省市公司的經營情況事實上有較大差異,對於一些網絡通信較為發達的地區,由於運營商手上的存量鐵塔數量較多,鐵塔公司需要花較多的錢從運營商手上交割存量塔,因而這部分支出較大,甚至幾乎與新建鐵塔的租賃收入差不多,出現盈虧相抵或者虧損的情形。

  佟吉祿曾在一次會議上對外透露,三年來,中國鐵塔一共承擔三家提出的塔類建設項目158萬個,幾乎相當於前三十年建設的總量。當前,中國鐵塔與中國聯通的新建共享達到了92.4%,中國電信的新建共享達到了90%,中國移動的共享率達到了46.8%。三年來,新建共享率從14.3%提升到了72%。

  目前,在業務收入方面,中國鐵塔的主營業務仍為塔類業務、室分和微站業務、跨行業站址應用與信息業務。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塔類業務中的宏站業務是鐵塔主要的收入來源,2017年該項業務佔總營收97.3%。

  不過,鐵塔公司顯然希望企業業務發展更為多元,且具有更大的自主性,而跨界共享鐵塔,相互合作,就是這個成立三年多的“創業公司”目前正著力推進的經營戰略上的突破。

  如在環保領域,該企業利用點多面廣的通信鐵塔的挂載優勢,實施了“2+26” 空氣質量網格化監管項目,一個月內在兩個直轄市和26個城市完成超過1000台pm2.5設備的部署﹔在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為當地環保局提供環保監控信息化解決方案,預計環保監控的熱成像攝像頭建設規模將在今年超過20000個。

  實際上,將“通信塔”變“社會塔”,跨界輸出解決方案,鐵塔謀得業務拓展和新收入,而將“社會塔”變“通信塔”,鐵塔則希望通過共享社會資源建塔,降低成本,提升基站廣覆蓋高密度的可能性。

  一組數據明確地顯現出了這樣的運營模式選擇。——中國鐵塔已成立專業化的業務拓展部門,面向環保、地震、公安、農/林業、氣象、電力、海事、鐵路、民航、廣電網絡等十幾個行業,提供專業化的跨行業站址應用及信息服務。今年上半年,中國鐵塔跨行業業務延續了2017年以來的快速增長態勢,月復合增長率仍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前4個月的收入已超過2017年全年。

  按照中國鐵塔2014年7月成立時明確的“三步走”戰略,它已經完成“快速形成新建能力”“完成存量鐵塔資產注入”的前兩步,接下來的一步則是上市。

  消息人士透露,中國鐵塔公司最快有望於7月底到8月上旬在港交所上市,而這將可能是今年港交所的最大IPO。

  此番香港上市后,中國鐵塔還計劃在A股上市。不過,能不能過盈利那道檻,還待時間檢驗。“三年盈利后,鐵塔才能在A股上市,而那時,員工持股等舉措才會被考慮在內。”鐵塔相關人士表示。

(責編:趙超、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