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打擊治理通訊信息詐騙,其他國家怎麼做?

彭志藝 張振濤 王玉環 姜宇澤 王麗耀 魏薇 楊劍鋒
2018年07月06日08:19 | 來源:人民郵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打擊治理通訊信息詐騙,其他國家怎麼做?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的通訊信息詐騙犯罪活動猖獗,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一大社會公害。為治理通訊信息詐騙,主要國家和地區政府部門紛紛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和組織體系保障,對電話用戶要求實名登記,同步配套相應技術手段,積極強化信用管理和用戶舉報等社會監督機制,有效遏制通訊信息詐騙活動泛濫蔓延。

  注重立法先行

  強化詐騙治理的法制基礎

  一是制定專門性法律法規。在詐騙治理前置防范環節,個人信息保護專項立法已成為國際慣例,目前全球已有近90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專門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在治理詐騙的信息傳播管控環節,美國在《電話消費者保護法》及《控制非自願色情和推銷侵擾法》兩部法律中明確規定,不得向消費者發送與商業營銷、產品推廣、服務廣告有關的垃圾短信和詐騙短信。二是通過立法明確企業處置義務和權力。美國分別賦予銀行和通信運營商主動封鎖詐騙賬戶、攔截詐騙電話等權力。韓國則在《電信事業法》修正案中強制要求運營商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攔截虛假主叫電話,否則將被處以罰款。三是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美國聯邦法律規定,對不法分子的電信詐騙行為可處以超過10萬美元、監禁多年的處罰,對電話營銷企業或個人可處以每次1.6萬美元的罰款。

  強化實名管理

  大力提升實名登記准確率

  一是強化移動電話用戶真實身份登記。在美國,手機賬戶需要與個人社會安全號捆綁,如果用戶不能提供社會安全號,必須出示護照、信用卡、學生証等能証明身份的証件。二是明確責任主體用戶身份認証管理要求。新加坡信息通信發展局要求所有移動業務零售店和業務經營者都配備“身份掃描識別系統”,新用戶必須提交身份証到系統進行掃描和登記后才能開通服務。三是實施移動電話與相關業務捆綁。墨西哥將移動電話與固定電話進行捆綁,《聯邦電信法》要求用戶必須提供兩部其親戚或朋友家中的固定電話,以便工作人員查証該手機用戶信息的真實性,待實名登記手續和個人資料真實性驗証完成后,手機才會被激活。四是強化號碼過戶等特定環節實名制管理。德國相關法律要求用戶在辦理過戶手續時必須提供相應的身份証明,否則新持卡人用該手機卡從事違法活動,原持卡人將會負法律責任。

  建立信用平台

  強化信用警示與約束效應

  一是強制簽訂信用合同。德國建立起完備的信用網絡,所有德國個人和公司在德國信貸風險保護協會(Schufa)都有信用檔案和評分。用戶在銀行開戶,簽訂手機、網絡等服務合同時,必須進行實名登記,接受嚴格的身份檢驗,並簽訂“信用合同”。一旦發生通訊信息詐騙,銀行可以通過Schufa的系統查出相關信息,為用戶追回錢款,系統將自動扣除被查出涉嫌通訊信息詐騙的個人和公司的信用分。二是依托信用體系增大詐騙犯罪成本。在美國,信用記錄有顯著瑕疵(如通訊信息詐騙犯罪行為)的個人和企業,其生活和發展會受到明顯的負面影響,在法律規定的時限內,失信記錄會被保存和傳播。失信者會受到懲罰,而守信者則會獲得種種便利和好處。美國完善的信用管理體系極大地增加了社會主體實施通訊信息詐騙等失信行為的違法成本,成為詐騙治理體系中重要的一環。

  建立專門機制

  提升詐騙治理工作的主動性

  一是通過立法明確建立“拒絕來電”機制。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根據《電話消費者保護法》建立“拒絕電話推銷名單”免費登記平台,任何座機和手機用戶都可在專門網站上免費注冊,一旦被列入“拒絕來電名單”,除了公益性質的機構外,任何人向該電話推銷都屬於違法行為。二是限制違規責任主體電信資源使用。印度要求基礎電信企業一旦發現未通過“謝絕來電”注冊的企業或個人撥打營銷騷擾和詐騙電話,必須立刻切斷其所有電信資源並列入黑名單,要求基礎電信企業收到由“謝絕來電”平台提供的黑名單后在24小時內切斷名單上電話營銷者的電信資源。

  強化技術手段

  加強電話詐騙攔截與提醒

  一是發達國家普遍建設詐騙電話攔截屏蔽技術手段。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敦促電話公司採取措施免費為消費者提供自動呼叫電話的攔截技術,AT&T、蘋果、谷歌、Verizon等聯手組成“反自動呼叫電話打擊行動組”,開發主叫號碼ID識別技術,屏蔽虛假號碼撥出的電話。二是部分國家積極開發面向用戶終端的安全防范技術。日本富士通公司和名古屋大學合作開發 “手機會話分析軟件”,將詐騙匯款內容中包含的關鍵詞設定為危險詞語,如交通事故、匯款等。同時,該軟件可基於關鍵詞和通話語調變化等,綜合判斷用戶是否可能正被詐騙。軟件一旦發現用戶處於被欺騙狀態,手機會馬上發出警報聲,並在手機屏幕上顯示提示語。

  加強社會監督

  構建協同治理的工作合力

  一是在社會監督方面,各國均將暢通社會舉報渠道作為吸引社會民眾參與治理的重要途徑。美國、德國組建了專門機構,負責集中受理用戶舉報和問題調查。法國組織電信運營企業建立了名為“33700”的跨運營商聯合舉報平台,統一負責接收用戶舉報。二是在提升民眾防范能力方面,各國均將宣傳教育作為治理工作的優先方向。法國內政部、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委員會(ACCC)均在其網站專門發布近期常見通訊信息詐騙手法,並為用戶提供了相應的信息核查驗証渠道。

  綜合來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通訊信息詐騙治理工作呈現以下基本特征:在治理模式上,注重依法治理、協同聯動,通過明確各環節各主體的責任義務,統領整個治理工作。在治理舉措上,注重標本兼治、技管結合,大力建設技術防范管控手段持續提升防范打擊能力,並採用實名制、信用管理、“拒絕來電”機制等管理措施鞏固治理成效。在治理機制上,注重專群結合、群防群治,積極構建政府、電信運營商、科技公司(如蘋果、谷歌、富士通)、安全廠商(如邁克菲、卡巴斯基)、高校(如名古屋大學)、社會組織(如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委員會)、用戶等各類主體共同參與的多元治理格局。

(責編:趙超、畢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